家仆到來的當下午,孫策便帶人離開了潁川,回去揚州向母親彙報父親的情況,喬陽和周瑜將身披鬥篷的人送到許縣之外,看著人遠去才策馬回去,喬陽還搖頭感歎:“伯符披著個紅色鬥篷倒是多了幾分英雄氣息。”
周瑜失笑,伯符一直以做個大英雄為己任,才會不停提升武藝、劫富濟貧,怎麼在芳芷口中,因著有那麼件鬥篷就有了英雄氣,多了份醒目才是真的。他也不還嘴,自是詢問:“如今伯符已歸,你我何時回去?”
喬陽仰頭望,聲的嘟囔:“這裏才是我的出身地麼。”聲音隻讓自己聽見。周瑜一看就能明白喬陽心中想法:“氣越來越冷了,以後也就不好趕路,最多再過半個月,我們一定要回去。”眼中滿是堅定:“半個月已經足夠將宅子裏的東西都整理好了。”
接下來幾日,二人整理了無數東西,喬陽偶爾也會糾結:“不知道子龍回家沒有,怎麼也沒個消息。”將書本一一裝箱,分批送到青禾處,然後在人家家中蹭了飯,知道晚上才會歸家,每日也都是一身酒氣。
一連幾日都是如此,許是把東西都送了過去,喬陽又不再出門,倒是酒莊的青禾先生常來,暗地看守宅子的人心裏也是犯嘀咕,隻是一切都很如常,宅子裏的兩個人偶爾還會拌嘴,搞得一行人都稀裏糊塗的。
此時,三人早已進了徐州邊界,從發現各路監視者的時候,喬陽便通知青禾尋找和他們三人身形相似之人,以做替身,巧的是,孫家家仆中也有一位和孫策身形極為相似,這人被提前打發離開,住在前去揚州必須投宿的地方,趁著深夜與孫策交換;喬陽周瑜便更為簡單,二人每日歸家極晚,又曾透漏半月之後才會離去,同樣的衣服加以夜色朦朧,簡簡單單的把人騙了過去,二人與在早已等在東邊的孫策彙集後,馬不停蹄的進了徐州。
徐州處於豫州之東,屬陶謙治下,陶謙此人,可不是演義裏的那個老實人,對於黃巾軍也是很有作為,善於審時度勢,屯田治兵,隻是抵抗黃巾軍也是傷了元氣,所以並未派兵戰董卓,一心休養生息。如今的陶謙尚不糊塗,性格剛直,兵強馬壯,倒是無人來惹。
喬陽進徐州一是要繞回揚州,二是來看看諸葛,也想打聽一下仲景何在,從知曉戲誌才真的深受重傷時,喬陽便做出了這一決定,講給周瑜聽時,公瑾表示願陪同,隻是不理解為何一直著急回家的伯符為何也要費這時間。
喬陽急著找到張仲景,過費縣、入琅琊、直奔陽都,虧得諸葛家的兩兄弟都是為官者,在本地也有名氣,甚是容易打聽到,沒過多久,三人便來到的宅子之前。喬陽打量著麵前緊閉的黑色大門,一時有些摸不準,論理諸葛珪守孝之時已過,怎麼依舊大門緊閉。
孫策前後打量了半:“芳芷,是這裏吧?”喬陽有些遲疑的點頭,伯符二話不上前敲門,公瑾遲了一步沒能阻止,門開時,二人皆杵在門前,把不大的一個門擋的嚴嚴實實。
來開門的人挽起褲腿,汲著木屐,腳上還沾著些泥土,看著門外站立的人也是有些奇怪,卻不失禮:“兩位先生,可是來尋叔父?”周瑜孫策都搖了搖頭,皆向後看,喬陽看著頗有幾分熟悉的麵孔,心裏明白正是諸葛亮之兄——未來的東吳重臣諸葛瑾,喬陽心中暗歎,大概這就是穿越者的福利,總是有意無意的的交好曆史上的名人,到有幾分厚臉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