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貨幣
■貨幣
1.貨幣定義
任何一種能執行交換媒介、價值尺度、延期支付標準或完全流動的財富儲藏手段等功能的物品,都可被看作是貨幣。
2.貨幣的本位
(1)金本位
最初的紙幣是以黃金為基礎的,與黃金可以自由兌換,兩者可以同時流通,紙幣的發行量也比較少。到19世紀末,資本主義經濟出現了速度空前的膨脹與發展,於是紙幣逐漸成為主要的流通貨幣,但是它們仍然有黃金作為發行的保障。這種貨幣製度稱為“金本位”。
(2)複本位
同時規定黃金和白銀為貨幣單位基礎的本位叫做複本位。實行複本位實際上是同時實行金本位和銀本位。複本位的優點是:由於貨幣單位以兩種貴金屬為基礎,複本位貨幣價值比金本位或銀本位的貨幣更加穩定。如果金價上漲,複本位的變化小於金本位;如果銀價上漲,複本位的變化小於銀本位。而複本位的主要問題是:它有時成為金本位,有時成為銀本位,難以起到雙重本位的作用。
(3)不兌現本位
不把貴金屬作為貨幣單位的基礎,並且規定紙幣不兌換貴金屬的本位叫做不兌現本位,又稱為信用本位。按照這種本位製,人們可以用一種紙幣兌換另一種紙幣,但不能兌換貴金屬。當代西方經濟學家認為,在金本位或銀本位製條件下,一國的貨幣供給量取決於它的貴金屬存量,而貴金屬存量又取決於貴金屬的勘探和開采情況,所以貨幣供給量不能適應經濟變化和發展的需要。但是在不兌換本位製條件下,政府可以決定貨幣供給量。因此,不兌現本位製更有利於政府對經濟的調節。
3.貨幣的種類
(1)硬幣
硬幣是一種小麵額的輔幣。它是銅質的、鋁製的或是鎳質的。
(2)紙幣
紙幣是一種法定貨幣,稱為法幣。法幣是政府強製流通的貨幣。紙幣發行的基本權力為政府所有,具體由中央銀行掌握。紙幣和硬幣的總和稱為通貨或現金。
(3)存款貨幣
存款貨幣是指可以隨時提取的商業銀行的活期存款,它也稱為需求存款。由於活期存款可以隨時轉換成現金,所以銀行的活期存款和通貨沒有區別,它也是一種貨幣。
(4)定期存款和儲蓄存款
定期存款和儲蓄存款是在一定時間以後才能提取的可以獲得利息的存款。這些存款雖然不能以開支票的方式使用,但通常預先通知銀行可以把它轉換成現金。
(5)準貨幣
準貨幣是指能夠執行價值儲藏職能,並且易於轉換成交換媒介,但本身還不是交換媒介的資產。例如股票和債券等金融資產就是準貨幣。
(6)貨幣替代物
貨幣替代物是指能夠暫時執行交換媒介職能,但不能執行價值儲藏職能的東西。例如信用卡就是一種貨幣替代物。
4.貨幣的職能
由於貨幣屬於商品,因此他同所有商品一樣也具有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當處在不同形式的價值運動,貨幣所表現出來的職能也不盡相同,包括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貯藏手段和世界貨幣。其中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貨幣的基本職能,另外三種職能則是在兩者的基礎上形成的派生職能。
■貨幣製度
1.貨幣製度概述
貨幣製度是國家法律規定的貨幣流通的規則、結構和組織機構體係的總稱。貨幣製度是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而逐步產生和發展的,到近代形成比較規範的製度,其基本構成要素包括:
(1)貨幣金屬。即法律規定用哪種金屬作本位貨幣,這種規定實際上是商品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是由生產水平與發展程度決定的。從曆史上看,曾經曆了從銀本位製、金銀複本位製,到金本位製,再到不兌現本位製的過程。
(2)貨幣單位。即法律規定貨幣的名稱與含金量。
(3)貨幣的鑄造或印刷、發行、流通製度。
(4)貨幣儲備製度。即國家規定中央銀行或政府,為保證貨幣的穩定,要儲備一定的貴金屬、外彙。
2.貨幣製度的主要內容
(1)規定貨幣材料
規定貨幣材料就是規定幣材的性質,確定不同的貨幣材料就形成不同的貨幣製度。但是哪種物品可以作為貨幣材料不是國家隨心所欲指定的,而是對已經形成的客觀現實在法律上加以肯定。目前各國都實行不兌現的信用貨幣製度,對貨幣材料不再做明確規定。
(2)規定貨幣單位
貨幣單位是貨幣本身的計量單位,規定貨幣單位包括兩方麵:一是規定貨幣單位的名稱,二是規定貨幣單位的值。在金屬貨幣製度條件下,貨幣單位的值是每個貨幣單位包含的貨幣金屬重量和成色;在信用貨幣尚未脫離金屬貨幣製度條件下,貨幣單位的值是每個貨幣單位的含金量;在黃金非貨幣化後,確定貨幣單位的值表現為確定或維持本幣的彙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