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也對。”林明畢竟不是專業搞刑偵破案的,邏輯思維也不縝密,數學和物理都還在補課呢,自然是沒有這種清晰的思維去想殺人手法,如果是張邵安和周運凱,肯定就不會有這種問題。
方俊龍道:“所以餐廳用餐的客人,是有可能犯罪的,隻是概率比較小一點而已。我們主要的嫌疑人,還是鎖定在餐廳的員工當中。”
“既然客人有可能犯案,為什麼隻鎖定餐廳的員工。而客人隻是喊過去錄口供?”
“因為我們是在死者的茶杯裏找到的氫氰酸。據悉,死者每天的工作安排是上午在另外一家名下的公司工作,等到下午5點左右,回從公司下班來餐廳監督。到晚上9點的時候,每天固定都會開一個員工會議,才會結束工作回家。而在餐廳工作期間,死者大多數時間都是在辦公室用電腦進行賬目核算,並且有喝茶的習慣。也就是說,凶手對死者的生活作息和規律極度了解,知道他會在辦公室喝茶。所以我們認為是餐廳員工的概率較大,現在正在排查這些人。”
這家西餐廳沒有安裝監控,在2006年以前,國內很多地方都沒有監控設施。連外麵的大馬路,都沒有天網區域,更別說一些商業區域。所以警方辦案,隻能用老手段來進行偵查,那就是找殺人動機。
在我們國家,幾乎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殺人案件,都屬於激情殺人或者過失殺人,既是當場一怒之下,抽刀砍人的那種。很容易破案,找到凶手。
一旦遇到那種找不到動機、找不到目擊證人、現場又沒有線索的案子,就非常難破。
像白銀案,凶手算高智商犯罪嗎?
顯然不是。
但警方還是用了十多年的時間,等dna庫和指紋庫逐漸建立起來,才真正找到元凶。所以現實裏的案子,可絕不是偵探小說裏那種本格推理的東西,涉及的不僅僅關於思維邏輯,還有更多更現實的情況。
胡傑案最現實的東西,一是現場除了那枚沒用的指紋,都被清理得很幹淨,連個灰塵都留不下。二是找不到犯罪嫌疑人,連個懷疑對象都沒有,就沒辦法破案。
因此方俊龍才會覺得他的處境很不好。
市中心附近正是在城關區,方俊龍不到30歲,就在市中心當正科級刑警隊長,自然有他的本事。所以在接到報案後,很快來到現場,根據現場線索,立即認為凶手一定對死者的習慣非常了解,才能針對性犯案,因此才鎖定餐廳員工。
不過當他在看到辦卡名單裏有林明的時候,還是忍不住給他打了個電話。其實打這個電話,倒不是為了排查他,而是想旁敲側擊一下,胡傑案周運凱背後的人查得如何。
因為在方俊龍的猜測裏,周運凱身後一定有個智囊團在幫助他,所以才能給警方提供一些線索,他希望能夠得到那些人的幫助。
轄區內連續發生兩起命案,簡直讓方俊龍愁白了頭。要知道命案可不是那麼容易發生的,雲城的治安還算好,按照往年計算,市區總共5個,每個區一年發生的命案不到10起,像城關區、金福區兩個是大區,經濟繁華人員流動性很大,所以出事的情況多一點。而像雲心區、月華區、北城區不在市中心,比較靠近郊外,人流密集沒有市中心這一塊大,發生的情況就少很多。所以全市平均一年的命案大概在10-50起之間,發生的概率和時間,根本沒有一個固定。
但現在忽然出現兩起殺人案子壓在自己身上,方俊龍當然覺得壓力很大。
城關區的刑警大隊現在在忙胡傑案忙得昏天黑地,光排查死者的人際關係,就要分出去大部分警力。整個刑警大隊也就30-40來個人,變出朵花來也沒法分身乏術,兩個案子堆在方俊龍頭上,他自然希望找點外援幫忙。
聽到方俊龍的解釋,林明想了想說道:“那好吧,我明白了。我今天晚上就不去刑警隊了,我好好回憶一下當時我吃飯的時候,餐廳裏的情況,明天再來告訴你。”
“可以。”
“那我就先掛了。”
林明正準備掛電話,沒想到小舅卻忙道:“等會,別掛。”
“咋了?”
“其實明天你也不用來,我問過餐廳的服務員,你和你的那個小女朋友一直在吃東西,連廁所都沒去過,自然沒有嫌疑。”
“.....”小舅剛才還很嚴肅地說要排查所有在餐廳吃飯的人,現在立馬改口,肯定是另有所求,林明無語道:“那你喊我去刑警隊,說要排查我?如果你是想問問題的話,我電話裏跟你說不就行了?是不是有事求我?”
果然,方俊龍換了個嬉皮笑臉的樣子說:“嘻嘻,你是我的親外甥嘛,我怎麼會懷疑你呢?其實我就是想問一下,周公子那邊查胡傑案,查得如何了?有什麼新的進展沒有?”
“進展?”林明想了想,道:“你等會,我打個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