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潛規則四:能屈能伸,成大事的“彈簧”之道(2)(3 / 3)

眾所周知,美國鋼鐵公司是1901年由三家鋼鐵企業合並而成的巨型企業。50年代,該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鋼鐵公司。到了60年代,日本鋼鐵公司占了上風,奪走了美國鋼鐵公司在世界鋼鐵界的魁首地位,美國鋼鐵公司屈居第二位。

大衛·羅德裏克出任美國鋼鐵公司董事長後,為了從困境中擺脫出來,他采取了以退為進的策略:首先縮小公司的規模,然後再謀求新的發展。從1980年開始,羅德裏克總共關閉了150座工廠,減少了30%的煉鋼生產能力,淘汰了54%的職員,裁減了10萬工人。與此同時,他出售了公司的大片林地、水泥廠、煤礦和建築材料供應廠等資產,獲得了將近20億美元的活動資金。隨後,羅德裏克與公司有關人員一起,對美國幾家大企業進行研究,最後以5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一家石油公司。雖然石油公司與鋼鐵公司的性質完全不同,然而,羅德裏克此舉的目的一是想擴大公司的業務範圍,二是為公司拓展新的發展道路,以防不測。果然,當西方鋼鐵業最不景氣的風暴襲擊美國時,美國鋼鐵公司不僅沒有受到鋼鐵企業紛紛破產倒閉浪潮的波及,而且,由於公司開辟了石油業務,在麵臨困難環境的大背景下,公司還得到了發展。1985年一季度的營業額達45億美元,僅石油及天然氣的營業額就有25億美元,從中獲利3億美元。美國鋼鐵公司又開始重振當年的雄風。

點評:

以退為進是成大事的一種手段,需要我們認真揣摸好好利用。

10.要經得起折騰

“文革”時,很多人被下放到農村去接受再教育,遭了不少罪,挨了不少打,至今還是黃連掛在嘴上。可是,有一個中學教師說,這也是一種享受,這倒不是因為他過得很舒坦。其實,在他身上有18處傷疤,每一個傷疤都是一個故事,他說自己準備把以往生活的片斷都寫出來,耐人尋味得很。

在農村期間,他把以前學過木匠的本事拿出來了,十裏八村有啥事都找他。

有一天,一個村民的老娘死了,找他打一口壽材,他手到擒來。誰知,當晚就叫造反派抓走了:“你說你自己站到什麼路線上去了,我們辛辛苦苦在破四舊,你卻跟革委會對著幹。”於是,他被勒令在爐前哈腰,爐火正旺,哈著腰的他的汗珠滴到爐子上,發出吱吱的聲音,就這麼挺了幾個小時。

無獨有偶,沒幾個月過後,這個造反派頭頭的老娘死了,也找他做壽材,他說這是四舊啊,我不做,造反派說你做不做,跟“革命事業”對著幹是不是?這時候也沒什麼理可講了,他說好吧我做。

幾天之後,壽材也做好了,當地有個風俗,臨入葬的時候再釘釘,一般的情況是釘三下,兒子在前麵磕上三個頭,今天他靈機一動,前麵的造反派頭頭正磕頭呢,他就一個勁兒地釘,釘了能有30多下,造反派頭頭磕上了30多個頭,頭都快磕腫了,他在心裏偷偷地樂,靠著這種辦法,緩解以致化解了很多痛苦。

如果這個人承受不住這些折騰,也許早就命歸黃泉了,可是他安然地活到現在。生活中總是會有風雨,鄭智化曾唱道:“風雨中這點痛怕什麼?……”一個欲成大事的人更應該學習這種精神。經得起如此折騰的人,還有什麼苦不能吃?

另外,經得起折騰要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見怪不怪,其怪自敗”,你不拿煩惱當回事,就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這樣的事情有很多版本。

一個多世紀前,在俄羅斯一個寂寞的火車站上,有一位穿舊皮袍的老頭在低頭沉思,他就是貴族出身的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這時,火車上一個聲音高喊著:“喂,老頭兒,快去候車室把我的皮箱取來,我給你一個銅板。”對於一個偉大的俄羅斯作家來說,這簡直是侮辱,老托爾斯泰完全可以勃然大怒,並斥責發出聲音的人。但是,托爾斯泰按著那個人說的做了,然後,彎腰拾起了那一枚銅板。

生活中的老托爾斯泰並不喜歡貴族的生活狀態,他更同情弱者,因此,在作品中創作了失去人身權益的安娜·卡列尼娜等重要人物,對站台上那位旅人的做法並不感到太大的怪異,盡管那個人很不禮貌,甚至近乎粗魯。可是,如果從另一個角度去考慮,也能感受到他粗魯中流露的感激和親密,世界上的事情真是很難說得清楚,你越是對別人的做法感到理解,越會襯托出自己的高貴和尊嚴。你再去想站台上的那個鏡頭,似乎可以感到,沒有比托翁的做法更恰當的方式了。

可是,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更多的是采取吵嚷、謾罵、詆毀的方式擺脫困惑。而困惑並沒有因為他們的反感而減輕絲毫的分量,所以,視坎坷為幽默才是人生的大智慧。而且,隻有領會要這種境界,才能樹立正確的人生方向,破除成大事路上的種種障礙,最終品嚐全麵成功的喜悅。

點評:

人活一世,總會遇到諸多風雨和磨難,無論這是生活對你的考驗,還是磨礪,你都要經得起折騰,保持平和心態,這是成大事所必需的。

11.保持彈性

人一生中都要保持一種彈性,無論是與人交往還是成就事業。彈性是做人的手腕,是成大事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