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佚名

有這樣一則故事:“宋有富人,天雨牆壞。其子曰:‘不築,必將有盜。’其鄰人之父亦雲。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韓非子·說難》)這就是眾所周知的“智子疑鄰”的故事。由此看出,猜疑使友善被曲解為惡意,好心被認為歹心,扭曲了事情的本來麵目。

猜疑,就是無中生有地起疑心,對人對事不放心,加小心。有了猜疑之心,對待朋友,看待事物,就不能從客觀實際出發,進行合乎邏輯的判斷、推理,而是憑借一點表麵現象,主觀臆斷,隨意誇大,進而扭曲事物,得出一個不切實際的結論,或者先人為主,先設框框,然後察言觀色,甚至無中生有,把幻覺當真,把一些毫無關係的現象也當做事實材料,生拉硬拽來當做證據。猜疑使人際交往中本來小小的疙瘩發展成長期的不和。自古以來不知有多少人因為猜疑疏遠了朋友,中斷了友誼,甚至斷送江山。猜疑實在是害己又殃人,具體歸納有如下的不良後果:

猜疑使人失去公正的態度。正像上麵引用的“智子疑鄰”的故事,同樣是忠誠的勸告,富人對兒子稱讚,因為親近,忠告便顯得聰明;對鄰人之父非親非故,結果“信而被疑,忠而被謗”。顯然失去公正的態度。

猜疑危及國家安全。曆史告訴我們,君臣相互猜疑則天下就會動亂。因而賢明的君主和精明的大臣,都把猜疑視為相處的一大禍害加以避免。三國時期的諸葛亮,一向被認為能選賢任能、精明能幹。但也有一定偏頗之處,就是過於明察,反生疑人之心,對人不信任。大事小事無不親自過問,出將人相,煢煢孑立。諸葛亮對受降之將魏延始終用而不信,懷疑他有反叛之心,致使軍事上失去“股肱”之助,諸葛亮死之後,又發生魏延的冤案,蜀漢元氣大傷,造成“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不利局麵。

猜疑又是自己折磨自己。杯弓蛇影的典故就是很好的例證。弓影投映在盛酒的杯中,好像小蛇在遊動,飲者以為真的把“蛇”吞下去了,越想越惡心,結果害得自己重病一場。這才是天下本無事,庸人自疑之,疑心太重,到頭來自討苦吃。

信人者不疑人,疑人者不信人。對別人無端地猜疑,貌似無端,實在有端,猜疑源於褊狹的私心。“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疑心太重的人,總怕別人爭奪自己的所愛、所求、所得,怕別人損害自己的利益,終日疑神疑鬼,顧慮重重。古人曰:“善疑人者,人亦疑之,善防人者,人亦防之。”你對別人不放心,別人能對你堅信不疑嗎?雖說防人之心不可無,但是時時提防,處處疑心,還會有知心朋友嗎?

“疑行無名,疑事無功”,猜疑是一塊為人處世的絆腳石,應將它盡早從心中拋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