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必其自愛也,而後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而後人敬諸。
——楊雄
周襄王三年(公元前649年),周襄王的異母弟弟起兵作亂。他仗著母親惠後的勢力,串通伊川、洛水一帶的戎、狄,圍攻洛陽,想要爭奪王位。管仲奉齊桓公的命令帶兵去支援周襄王,回來不久,便病倒了。齊桓公很著急,經常去看他。
有一天,齊桓公去探望管仲的病情,見管仲雙目無神,病情危重,十分著急,握著管仲的手說:“你的病怎麼還不見好轉呢?萬一你一病不起,我還能依靠誰呢?”當時,齊國有名的大臣賓須、寧戚己經先後去世。管仲歎了口氣說:“唉!可惜寧戚死得早啊!”齊桓公問:“除了寧戚之外,就沒有別人了嗎?鮑叔牙這個人,你看怎麼樣?”齊桓公心想,鮑叔牙是元老重臣,功勳卓著,和管仲私交又好,且有恩於他,他肯定會同意。不料管仲卻說:“鮑叔牙是個道德高尚的人,但是您不能讓他做相,管理國政。因為他老是把別人的過錯記在心裏。‘人至察則無友,水至清則無魚。’做相的人,度量不大一些怎麼行呢!”齊桓公聽了,覺得很有道理,便問:“隰朋怎樣?”管仲說:“隰朋為人很謙虛,遇事不恥下問,又能公而忘私,做相是可以的。”說完又長長地歎了口氣,自言自語地說:“隻是隰朋年紀太大,恐怕活不了多久了。”齊桓公又問:“那麼易牙怎麼樣?”管仲十分嚴肅地對桓公說:“您就是不問,我也要講的。易牙、豎刁、開方這三個,您千萬不可信任親近他們。”
易牙、豎刁、開方是什麼樣的人呢?管仲為什麼勸齊桓公不要信任他們呢?易牙本來是齊桓公的一個普通的臣子,但此人心狠手辣,並且野心很大。他知道要爬上高位,國君的信任是不可缺少的,便想盡辦法接近桓公。他利用自己有一手好的烹調技術,先是做了許多美味的菜肴,送給齊桓公的妃子衛姬吃,向衛姬討好,求得進身之階;後來。他竟殺了自己剛剛三歲的兒子,做成人肉佳肴獻給桓公吃。使桓公對他信任有加。
豎刁本來是侍候齊桓公的一個小童,總想出人頭地,接近齊王。但是他想進入後宮並非易事,為能進入後宮,便閹割了自己。從此齊桓公非常寵愛他,隨時把他帶在自己身邊,在後宮出入。
齊桓公聽管仲說不能親近易牙,很奇怪;便間:“易牙為了讓我品嚐人肉的滋味,殺了自己的兒子,這說明他愛我超過了愛他的兒子。這樣的人,還有什麼可懷疑的?”管仲回答說:“對於自己的兒女,人們沒有不倍加愛護的。易牙能把自己最心愛的小兒子殺了,對您又會怎麼樣呢?”齊桓公又問:“那麼豎刁不可信任的地方是什麼呢?他為了能侍候我,把自己都閹割了。他對我的忠心,不是超過了愛惜他自己的身體嗎?”管仲說:“連自己的身體都不愛惜的人,還能對您盡忠嗎?”停了一會兒,齊桓公又問:“那麼開方呢?他的父母死了都不回國去奔喪,他愛我超過了孝順他的父母呢!”管仲語重心長地說:“開方放棄了為君的地位來侍候您,可見他的野心更超出易牙和豎刁。這個人更是不要重用他,否則會給國家帶來禍亂。”齊桓公聽管仲說得有道理,便問:“為什麼從前沒聽你說過呢?這三個人在我身邊己經很久了。”管仲說:“河岸的大堤擋著,洪水就不會失控。我管理政事的時候好比大堤,總能控製著他們,不讓他們為非作歹。現在大堤要垮了,水就要泛濫起來,您一定要當心啊!”齊桓公應許著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