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燈火五更鳴,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顏真卿

古時候,有兩個誌存高遠的青年,他們分別叫祖逖和劉琨。由於他們有著同樣豪邁的性格,很快便成了難舍難分的好朋友。麵對軟弱無能的朝廷,他們感到非常的悲傷和憤慨,總希望某一天能為國家做點貢獻,使祖國富強起來,讓自己的老百姓安居樂業。

祖逖和劉琨當時都在洛陽一帶擔任地方小官,雖然工作任務不算太重,但他們絲毫不肯虛擲光陰。他們白天讀書,學習文韜武略;晚上就在一起談論國家大事,交流學習心得和個人見解;清晨又在一起練習武藝。通過長期以來共同的學習和生活,他們建立了兄弟般的友情,甚至連睡覺都在同一張床上抵足而眠。

這一天,他們又在一起談心,談起時局的混亂,談起各地的災荒,更談起了匈奴等外族起兵對國家北方邊境的騷擾,都對國家麵臨的危機憂心忡忡。因為心情激憤,他們談到很晚才睡去。半夜三更的時候,祖逖突然被一陣悠長而警醒的鳴叫聲喚醒了,他側耳傾聽,原來是山上雄雞發出的啼鳴。按照民間的迷信說法,半夜雞叫是非常不吉祥的征兆。然而,祖逖現在回想起夜裏與劉琨暢談的軍國大事,想起國家民族的前程,禁不住心潮翻湧,激情澎湃,半夜發出的雞叫非但沒有使他心情低落,反而使他更加情緒激昂。他推了推身旁酣睡的劉琨,大聲說:“雞叫了,天就要亮了,國家的希望就要看到了。”

劉琨猛然驚醒,迅速翻身下床,他跟著祖逖摸黑來到房子外麵。各自抄起平時喜愛的兵器,一個人持刀,另一個人執劍,雙方麵對麵操練起來。在刀光劍影中,他們忘情地練習著,直到東方漸漸露出了魚肚白。

隨著中原日漸陷落於外族,祖逖和劉琨二人嚐盡了生活的艱辛,但他們恢複祖國山河的決心始終沒有改變。後來,祖逖團結了一批激進的武裝力量,主動向朝廷請纓北伐。以祖逖為首的部隊不斷地攻城拔寨,恢複了長江以北大片的國土,為國家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勤奮意味著及時行動,意味著事業成功,即使結不出成功的果實,這勤奮的奮鬥過程,也無不具有特殊的的意義!時光易飄逝,立誌須趁早。人們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須把握住當下的時間,勤懇地開拓,不懈地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