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上麵有兩個兄長,大哥卓之韜長自己七歲,自小養在京城,是一個未滿十八歲就中了進士,注定有一天要踏入官場的才子;二哥卓之揚比自己長了四歲,自小便同父母來到了邵南,倒是同那一位截然不同,活脫脫是個江湖上的“遊俠”,喜歡遊山玩水,更好寫生。他的寫意工筆奇絕,臨摹能力也十分的高超,這些年裏,每到她的生日,南之都會收到這位哥哥為他寄的親筆畫作,上頭畫著她的父親,母親,有的時候還會帶著她的大哥和一對十分可愛的小龍鳳胎,那小龍鳳胎聽說是母親娘家的表親,如今已經收到了母親和父親的膝下,一家人其樂融融,盡享天倫。
邵南的卓家,曾經是京城裏麵名副其實的書香世家,代代都是文官,她的祖爺爺,在八歲那年就寫下了赫赫有名的《尚台十論》,當時轟動了整個朝堂。卓家時代忠良,卓家牌匾上的“書香門第”更是先祖皇帝的親筆禦賜。直到她父親的那一代,邊境突變,尖峰直指京都,原本大好的局勢變的一片混亂。父親同當今的淩王殿下師出同門,那時起,他們便不約而同地投筆從戎,披上了戰甲。六年之內,他們平定了周圍的數十個邊境小國,不到二十五歲的他們一個被授予了封地正式為王,另一個一路加官進爵,成為了盛元京都四大將軍之一的南中大將軍,鎮守東南。
而掛在卓將軍府的牌匾,也就在卓雲天被正是冊封為正三品大將軍的那天,被換成了一副新的禦賜“天下為公”。
後來便是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淩王殿下因為一場文字獄激怒了他的親生父親,盛元的先帝,再加上自己親兄弟的煽風點火,很快便被灌上了那莫須有的罪名,甚至為此入獄,受盡了折磨。都說皇家無情,可淩王,他偏偏就是個有情有義之人,或許也正是因為他的這份情誼和正直,也深深地感染了那本來同這件禍事沒有任何關係的他。
卓家同淩王的關係就在那一刻仿佛係上了一個無解之鎖。滿朝勸諫了整整半個月之久,先帝終於放下了顏麵,降下了怒火。可原本大有可能繼承太子之位的淩王,就這樣被徹徹底底地流放到了封地,而那個拚死也要保全淩王性命的卓家大將,也因此受到了牽連。她的父親卓雲天,僅在三天之內就剝奪了兵權,降了品階,從此帶著他家的這一支直係的親眷同淩王一起被貶到邵南,無詔不得回京,而他的老父老母還有其餘兄長留在京城,從此一家兩地。
這便是她的父親。八歲那年起,南之就常常一個人做在樹上,偷偷摸摸地讀著記載著她父親生平實事的書看。她崇拜她的父親,無比的崇拜,她覺得他就像江湖上的俠客一樣,拿得起,放得下。就算留下遺憾,也絕不會做任何一件讓自己後悔的事情。隻是為了不讓師夫和師兄弟多想,有關他父親的這些所有的書籍,她也隻是從師父的書房裏偷偷的拿出來再偷偷的還回去,終不敢細細品味。
若說卓家和淩王府的關係,其實在京城還流傳著這樣的一段佳話。除去當年朝堂上卓雲天為保淩王的以命相逼,當今的淩王妃,跟卓家夫人唐氏,曾經也是一對情同姐妹的主仆。
隻是這主,卻並非是那全封地最尊貴的王妃。
當年,國公府唐家的嫡長女唐碧心,是京城裏無數青年才俊的夢中情人,她及笄的那年春天,唐家的賓客更是絡繹不絕,來往者的鞋底險些磨平了他們家的門檻,這其中,自然也包含卓家的人。
淩王殿下同卓雲天那時剛剛班師回朝,聽聞先帝要為唐家的那位傾國傾城的才女指下一門婚事,兩個血氣方剛的年輕人都覺得十分的熱鬧,當晚就爬上了唐家的圍牆,隻為一睹佳人的芳容。
沒過幾天,便是一道聖旨下來,上麵明明白白的寫著,要將這個恨不得人人都惦記的唐家的長女,正式的嫁入皇家,許配給當時風頭正盛的淩王,賜正妃之位。
可是那個時候似乎還沒有什麼人知道,淩王和卓雲天那晚潛入王府的確都遇到了自己那個願意為了她去付出全部的女人,隻不過令唐碧心一見傾心的人,是卓雲天;同淩王一見鍾情的人,是從小陪著唐碧一同長大的伴讀,夏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