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中國古代著名軍事家孫臏的老師鬼穀子在教學中極善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其方法別具一格。有一天,鬼穀子給孫臏和龐涓每人一把斧頭,讓他倆上山砍柴,要求“木柴無煙,百擔有餘”,並限期10天內完成。龐涓未加思索,每天砍柴不止。孫臏則經過認真考慮後,選擇一些榆木放到一個大肚子小門的窯洞裏,燒成木炭,然後用一根柏樹枝做成的扁擔,將榆木燒成的木炭擔回鬼穀洞。意為百(柏)擔有餘(榆)。10天後,鬼穀子先在洞中點燃龐涓的木柴,火勢雖旺,但濃煙滾滾。接著鬼穀子又點燃孫臏的木炭,火旺且無煙。這正是鬼穀子所期望的。
在任何事情上我們都能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隻要你在做某事之前,多想想,不要做事時隻埋頭苦幹,而不多加考慮。
你們看,中國的經濟、政治、軍事、文化,我們究竟有多少人創造了可以稱之為理論的理論,算得科學形態的、周密的而不是粗枝大葉的理論呢?
——毛澤東
聽診器的發明
1816年10月17日,一位年輕醫生正漫步在巴黎的盧浮宮公園。隻見這位醫生高瘦的個頭,頭發卷曲,兩個眉頭緊鎖,似正在考慮一個什麼問題。
原來,這位醫生前幾天給一位胖太太看病,經仔細診查後,他沒有發現任何不正常的地方。可是幾天以後,這位太太卻死了。征得病人家屬同意,醫生解剖了胖太太的腹腔,結果發現腹腔裝滿了腹水。用什麼辦法可以發現腹水呢,單憑敲打聽音是不行的,因為胖太太的腹部脂肪太厚實了。醫生陷入了沉思。
這時公園裏有幾個小孩正在做遊戲,小孩的遊戲立即引起了醫生的注意:隻見一個小孩走到一段長長的木柱一端,用手裏拿著的小鐵釘輕輕地敲打木頭柱子,另一個小孩走到木柱的另一端,並把耳朵貼在柱上,小孩敲打柱子後,隻聽那個聽聲音的小孩喊到:“聽到了,聽到了。”醫生覺得很奇怪,隻用鐵釘很輕地敲打,聲音怎麼能清晰傳到另一端呢?他顧不得自己已是一個大人,趕緊奔過去,讓耳朵貼在木柱上,並招呼另一端的小孩子輕輕敲擊柱子。果然醫生聽到了清晰的敲擊聲,他欣喜若狂,好像已能找到發現腹水的法子。
果然不久,醫生發明了聽診器,通過聽診器,即能診斷病人腹腔內各種異常聲響,從而判斷病人的病症何在。直到如今,聽診器還是醫生診斷疾病時必不可少的工具,這位發明聽診器的醫生就是拉埃內克。
我們要多觀察,多思考,因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可能會讓你正麵臨的問題迎刃而解。
中國自己就可以成為科學、思想發展的源泉,中國自己就可以成為生產者,它有這種潛力和能力,中國不僅是一個知識消費者,它還是一個製造者。
——阿爾文·托夫勒
巧驗花布
我國與各國的海上貿易開始得很早,早在宋朝末年就已進行。當時出口的貨物最多的是早已名聞海外的中國瓷器,進口最多的就是被稱為“花番布”的洋布。鬆江府(今上海)還專門設置了一個檢驗進出口物資的官員,叫“市舶官”。第一任市舶官剛走馬上任就麵臨一個棘手的問題:驗貨難。
當時有個最大的洋奸商,名叫愛提斯。那時漂洋過海全用木船,千裏迢迢,難免遇到風浪,船艙要進海水,而布一旦被海水浸久了就要受損。愛提斯欺負中國沒有檢驗儀器,每逢船進海水,就在未到港口之前,停在沿海的隱蔽島嶼上,雇人將受損的洋布曬幹整理,然後再進港。對這種布,單靠眼看根本無法分辨,隻能照數收下。
相反我國出口的瓷器,盡管用稻草紮,竹蔑裝,可是經過長途跋涉、海上顛簸,到了國外還是破碎嚴重,因此交貨數量不足,常常被罰款。市舶官眼看受洋人糊弄,白花花的銀子流入他們的口袋裏,心痛呀!他感到對不起朝廷、商人和老百姓,茶飯不思,終日苦苦思索。終於他靈機一動,想出了好主意。
過了不久,愛提斯運了大批布到達港口,市舶官知道又混進許多海水浸過的布,他不動聲色,立刻發出請帖,在知府大堂宴請中外布商。賓主坐定後,市舶官下令上菜。在每人麵前放一隻潔白空瓷盆,盆中放上幾塊布。市舶官拱手說道:“在菜肴上來之前先請諸位嚐嚐愛提斯先生進口的洋布。”他邊說邊從盆中取出一塊放在口中咀嚼起來,眾商人不得不跟著把布放在口中咀嚼起來,原來市舶官是當眾檢驗洋布。這時,市舶官問大家:“味道怎麼樣?”大家異口同聲地說:“滿口鹹味!”隻有愛提斯說他嚐不出什麼味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