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富人有一個兒子,品行不端,經常賭博,還時常出入城裏的酒樓和妓院,揮霍家裏的錢財,敗壞家裏的名聲。富人用盡了辦法,還是不能使兒子悔改,後來把兒子趕出了家門,和他斷絕了父子關係。
富人後來得了重病,張孝基和妻子盡心照料他,給他請醫生買藥熬藥,可就是不見好轉。有一天,富人把張孝基叫到床前,對他說:“我這人命苦,雖然有萬貫家財,可是我兒子不爭氣,我不得不另找一個財產繼承人。我暗中觀察你很多年,覺得你人品不錯,就決定把這個家托付給你。我怕是活不了幾天了,今天我就把家裏的事交待一下,死也就安心了。”
於是,他讓管家拿出賬本和家裏的金錢財寶,一樣一樣講給張孝基聽。張孝基一一記下,還答應一定幫他管好家裏的事。過了些日子,富人真的死了。張孝基遵照老人的囑咐,把家裏的事情管理得井井有條。
很多年以後,張孝基去城裏辦事,看見一個乞丐正跪在馬路邊要飯,仔細一看,原來是富人的兒子。於是就走上前問:“你能澆灌菜園嗎?”
富人的兒子回答:“如果澆灌菜園能讓我吃飽的話,我願意。”
於是張孝基就把他帶回家,讓他吃了一頓飽飯,然後就讓菜農教他灌溉菜園子。富人的兒子很認真地學,不久就已經做得很好了。張孝基覺得富人的兒子正在一點一點變好,想給他一些新的工作,就問他:“你能管理倉庫嗎?”
富人的兒子說:“能夠澆灌菜園子,我已經很滿足了,這是我第一次靠自己的勞動吃飯;如果能管理倉庫,我是多麼幸運呀!”
此後,富人的兒子很認真地管理倉庫,半年時間裏從沒出過任何差錯。於是張孝基就教他管家裏的賬目,富人的兒子不久也學會了。張孝基覺得富人的兒子已經能夠獨立管理家裏的一切事物了。
有一天,張孝基對富人的兒子說:“你父親臨死的時候,托付我幫他管理家裏的田產、財物,現在你回來了,也學會獨立做事了,我想我該把這個家還給你了。”
富人的兒子接管了家裏的事以後,勤儉持家,還經常幫助村裏的窮人,成為鄉裏的一個好人。
你以誠信的態度對待別人,別人也會回報你誠信,誠信也是一個人取得成功的法寶。
以信接人,天下信人;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
——楊泉
張去華燒契約
張去華是北宋人,公元961年他在科舉考試中被宋太祖親自定為頭名狀元,由於他為人正直,不善於巴結奉承別人,一直得不到提拔。
一天,他陪宋太祖趙匡胤出遊,宋太祖問起他的父親,得知張去華的父親雖然因為得罪權貴而被貶官,但是卻始終教導張去華要正直做人,為國出力。宋太祖聽了,有心提拔張去華。不久,張去華被任命為道州通判(負責辦案的官)。
在道州赴任期間,張去華偶然間看中了一座房子。這座房子前後花木掩映,還有一個很大的蓮花池,是一個飲酒作詩的好地方,張去華有心把它買下來。仔細打聽,得知房主正急需用錢,五百兩紋銀就賣,於是張去華就出錢把它買下來了。
張去華在這座房子裏宴請朋友,賞月作詩,生活得非常舒心。一天夜裏,他見月色很好,就又走到後院,在蓮花池旁賞月。忽然,他聽見院牆外有人在哭泣,像是一個婦人的哭聲,而且聲音非常悲切。張去華心想,一個婦人夜宿街頭,可能是遇到什麼難辦的事情了,說不定我可以幫得上忙,便推開後院的小便門走了出去,看見一個老婦人正在椅牆掩麵哭泣。
張去華上前詢問道:“老婆婆,您有什麼傷心的事,跟我說,說不定我可以幫您想想辦法。”
老婦人傷心地說:“哎,都是我那不爭氣的兒子。”然後擦擦眼淚繼續說:“這房子原來是我家的祖宅,祖輩相傳已經一百多年了。可是,我那混帳兒子遊手好閑,不務正業,整天在外麵喝酒玩樂,把我丈夫遺留下來的錢財都揮霍一空。前兩天,他又賭輸了五百兩銀子,不得不變賣祖宅還債。可是,我在這宅子裏待了幾十年,快要入土的人了,卻又搬了出去,心裏難過,就從鄉下回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