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感恩之心常青(3)(3 / 3)

真誠的關心,讓人心裏那股高興勁兒就跟清晨的小鳥迎著春天的朝陽一樣。

——高爾基

可憐天下父母心

一個從很偏遠農村出來的男子,很努力地念書,考上了大學。為了他的學費及生活費,田地裏的父母日出而作日暮而歸,老父親的白內障因為沒錢治療而幾乎看不清楚東西。他也很用功地學習,大本畢業後考上研究生,最後又考上了博士。很光明的前景在他麵前,優秀的男人當然有女生搶著要,高校副校長的千金就愛上了他,嬌媚的她讓他覺得生活很是滿足。可是,當她知道他的家在很窮的農村就不依不饒了,大罵他的血管裏是“紅苕血”。副校長利用某些關係讓他有了一份很好的工作,年薪30萬以上,並把女兒嫁給了他。妻子跟他約法三章:不能說他來自農村,隻說自己的父母是高校的老師;不能跟農村的家再有任何聯係;不準家鄉的老鄉來他們城裏的家。看著眼前如花似錦的一切,他答應了。

結婚的酒席上,來來往往的全是女方的親朋好友。他也有想哭的衝動。從此,他隻敢偷偷地寄錢回家,但都不會超過200元。他怕家裏人以為他在城裏好了,來城裏投他。

兩年以後,他才告訴他的父母,他在城裏結婚了。高興得失眠的母親在昏暗的燈下一針一針地縫著小孫子的小衣服小褲子。收到農村寄來的包裹,有20來斤。他很難想象瘦小的母親怎麼把它們拿到幾十裏外的縣城。妻子用兩根指頭捏著小衣服,直嚷嚷叫他扔出去,說有跳蚤。他想打她,忍了很久。最後,那包衣服的歸宿還是垃圾箱。

有了兒子了,兒子滿周歲的那天,家裏來了很多的人。200平方米的家人聲鼎沸。他忙裏忙外地招呼著。突然也有一刻想到老父親。小區的保安在對講機裏說有人找。他以為是客人,興衝衝地迎了出來。他在離開農村的家很多年以後的現在才看見了他的父母。外麵下著很大的雨,兩老的頭發都在滴著水,他愣住了,呆在門口不知所措。妻子看他半天沒進來,也出來看。那時的臉色用文字根本無法描述。他引兩老進門。黏著泥的解放鞋一踩就吱吱作響,父親的雙腳在光潔的木地板上不知道怎麼走路。他隻有把他們帶到廚房。然後給一臉不解的賓客說是找錯了人的老人。妻子叫他趕快把人帶走,沒辦法,他沒辦法對滿屋的老總老教授總之是一些有頭有臉的人解釋那是他的雙親。

父親的眼睛完全失明了,大醫院的醫生說是耽誤了時間,如果早幾年一定不會失明的。看著那兩隻完全混濁的眼睛,他覺得他不是人。在賓館裏住了兩周的雙親終於明白了他們的兒子不可能把他們迎進他們認為該進的家門。至於他的妻子,從那天的匆匆一麵後就再沒露過臉。他總說要帶他們去看看大城市。母親看著父親的雙眸,說:“我們住不慣這裏,我們回家。”

過了兩個月以後,他終於以一次出差的名義回了老家。鄰裏鄉親都來看這個窮山溝裏飛出的大人物。從鄉親們的言談裏,他知道,那次父母進城是把田地送給了別人種,把豬賣了,完完全全的是想去他那裏安度晚年。父母回到農村還對他們說,兒子對他們很好,不要他們走,但是他們住不習慣,想老家的人。還給大夥帶了很多的“雜包”。老父親摸摸索索的在家做飯,手上常有未愈的傷口;七十多歲的母親還在田地為口糧而苦苦掙紮,做一會兒就直起身來捶捶自己的腰。

走的時候,他給了父親兩萬塊錢,說是兩千塊,十元一張的,要父親細細放好,以後有困難的時候就拿出來應急。

父母為養育自己的兒女付出了畢生的心血,這種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間最偉大的力量。如果人類應該有愛,那麼首先最應該感謝的就是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談到愛他人、愛集體、愛社會、愛祖國。

人在履行職責中得到幸福。就像一個人馱著東西,可心頭很舒暢。人要是沒有它,不盡什麼職責,就等於駕駛空車一樣,也就是說,白白浪費。

——羅佐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