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避免給副手太直接的衝擊,我先跟他分享了一個故事。故事描述,有間廟宇,被建在一片大湖的中央,大湖一望無際,廟中供奉著傳說中菩薩戴過的佛珠鏈子,廟裏隻有一艘小舟供和尚出外運送補給用,外人無路接近,把佛珠鏈子放在湖中廟裏,更顯現佛珠鏈子的珍貴與安全。廟裏住著一位老師父,帶著另外幾位年紀較輕的和尚修行。直到有一天老師父召集他們說:“菩薩鏈子不見了!”
和尚們都不敢相信,因為廟中唯一的門24小時都會由這幾位和尚輪流看守,外人根本進不來。和尚們議論紛紛,因為他們都從和尚變成了嫌疑犯。
老師父安慰這群和尚,說他並不在意這件事情,隻要拿的人能夠承認犯錯,然後好好珍惜這串佛珠鏈子,老師父願意將鏈子送給喜歡的人。所以老師父給他們7天靜思。
第一天沒有人承認,第二天也沒有,令人窒息的氣氛一直持續到第七天,還是沒有人站出來。
老師父見沒有人承認便說:“很高興各位都認為自己是清白的,表示你們的定力已夠,佛珠鏈子不曾誘惑得了你們,明天早上你們就可以離開這裏了,修行可以告一段落了。”
隔天早上,為了表示自己的清白,和尚們一大早就背著行囊,準備搭舟離開,隻剩一個雙眼失明的和尚依然在菩薩麵前念經,眾和尚心中鬆了一口氣,因為終於有人承認拿了鏈子,讓冤情大白。老師父一一向無辜的和尚道別後,轉身詢問瞎和尚:“你為什麼不離開?鏈子是你拿的嗎?”
瞎和尚回答:“佛珠掉了,佛心還在,我為修養佛心而來!”
“既然沒拿,為何留下來承擔所有的懷疑,讓別人誤會是你拿的?”師父問道。
瞎和尚回答:“過去7天中,懷疑很傷人心,自己的心,還有別人的心,需要有人先承擔才能化解懷疑。”
老師父從袈裟中拿出傳說中的佛珠鏈子,戴在瞎和尚的脖子上:“鏈子還在,隻有你學會了承擔!”
說到這裏,我把主管離職原因告訴了他,並提醒他:“你還沒學會承擔,因為別人心中有你,而你心中隻有自己。”
承擔責任並不是簡單地對自己所擔的職責負責。更深邃的內涵是要學會“心中有他人”,在自己沒有過錯的情況下,勇於站出來為團隊承擔責任的人,才會獲得更大的成功。
百年責任
宇原
那一日,中國的一座百年老屋的主人,突然收到一封信,信是用英文寫的,滿懷著疑惑,主人小心地拆開信,但裏麵也全是英文,於是找人翻譯。信是從英國的一所大學寄來的,信尾的署名是一位名叫湯姆的人。
主人清楚地記得,他根本沒有外國朋友,更談不上海外親戚了,這封信,是不是寄錯了呢?可是地址沒有錯,信封上的收信人欄裏明明白白寫著“房屋的主人”收。
翻譯人員終於譯好了全部內容,信的大致內容是這樣的:
我是一名建築設計師,很榮幸設計了您所居住的房子,從開始到竣工,融入了我大量的心血,它是我年輕時最得意的作品之一!可是再怎麼美觀的建築,也會像人一樣,有衰老的一天,世界上任何建築物都逃不了這種劫難。當您收到我這封信時,這座房屋的壽命也將盡了,再住下去,隻會導致您與家人的生命財產受到不必要的損失與威脅!雖然,這所房屋的處理權不在我身上,但是作為這所房子的設計者,我有責任與義務提醒您:請您務必盡快搬離這座房屋!
房主很重視這封信和設計師“湯姆”的忠告,按照“湯姆”的提醒,在最短的時間內搬離了這所房屋,並封了它。同時,他按照寄信人的地址回了一封信,真誠地感謝並邀請“湯姆”來中國做客。
一個月左右,房主收到了回信,信是“湯姆”的孫子小湯姆寄的。原來,小湯姆的爺爺老湯姆是當時很有名氣的建築設計師,一次來到中國旅行,設計並建造了這座房屋。可是,老湯姆已去世近百年。這封信,是老人在遺囑中重點提到的,要求他的子孫,在100年後的今天,務必將這封信交到中國房屋主人的手中。
為此,這封長達一個世紀的信,經過了祖孫幾代人的手,並通過外交途徑,終於及時地轉交到了現在房主的手上。
不久,一個暴風雨之夜,伴隨著電閃雷鳴,這座長達150年的建築物,真的轟然倒塌了……
事物總有消亡的一天,建築物也一樣。這世界上,沒有不倒的建築,隻有不倒的靈魂。責任,比那些屹立不倒的建築,比那些刻在建築物上的名字,更讓人敬重。那些高尚的靈魂,更是立世的基石!
金牌背後的感動和責任
賈知若
如果金牌的價值僅僅用金錢來衡量,那麼“三金王”鄒凱未必就是2008奧運會的“獎金之王”,這其中除了地域性獎金差異之外,在形象代言等獎金的“二次開發領域”,20歲的鄒凱還需要一點時間來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