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應盡早樹立“責任心”意識,認識到自己對自己、對家庭、對他人、對社會乃至方方麵麵的責任,讓自己成為自覺、自律的人,從而主動地承擔屬於自己的那份責任。
責任心是生存的基礎
常常聽到媒體這樣呼籲:“我們最需要有責任心的人。”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責任心”一詞在現代社會出現得越來越頻繁,可以說,這一項素質已經成為一個人是否能擔當重任的最重要的標準之一。對於正在成長中的孩子來說,責任心的樹立尤其重要,因為這關係到今後他們是否能“成才”,是否能“成人”。
許多青少年對於“責任”的意識非常淡漠,尤其是90後的孩子,對於“什麼是責任心”這一問題至今還懵懵懂懂,也許這與家長平時沒有刻意培養孩子的責任心有關。很多家長過於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和學習成績好壞,卻對培養孩子的品質重視不夠,許多孩子沒有責任心,正是因為家長沒有意識到責任感對於孩子現在、未來生活的重要性。
責任是什麼?簡言之,就是:分內應做的事。我們每一個人自從來到這個世界以後,就必然被賦予責任——你應該完成的任務。舉例來說,人長到成年時,必須要養家糊口,負擔起創建家園的重擔,不管是否願意,都應該這麼做。
那麼責任心是什麼呢?就是不用任何人來安排,能自覺自願地擔負起保護家園、創建家園的責任,這種精神就叫“責任心”。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應該具備責任心,包括對自己、對他人、對家庭和對社會的各種責任心。
富有責任心的人常被稱讚為勇者。古人常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訓,才有曆史上種種驚天動地之舉,可以說,凡是能推動社會進步的人,無一不是有著強烈責任心的人。
也有無數事實證明,責任心是生存的基礎,是進步的基礎。相反,缺乏責任心則常常會給自己,給他人,給社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災難。
1982年5月28日的那場震驚中外的火車翻車事故也許您還有一些印象。一列火車向關內行駛,一位鐵路工人把起道機放在鐵軌上,沒拿下來,便去休息,結果火車駛來,造成了10節車廂報廢,3名旅客喪生的嚴重後果。這次事故的發生就是因為這位工人對工作缺乏責任心。
動物園裏有三隻狼,是一家三口。這三隻狼一直是由動物園來飼養的。動物學家為了恢複狼的天性,與動物園共同決定將它們送到森林裏,讓它們像其他的狼那樣生活。經過研究決定,他們首先將身體強壯的狼父親放回,因為它的生存能力應該比母狼和幼仔強一些。
放走了公狼,研究人員開始觀察它的行蹤,他們發現,它總是無精打采的,一副很餓的樣子。雖然研究人員有些擔心公狼的生存問題,但並未讓動物園再收留它,而是將幼狼放回到它身邊。
這個舉動讓狼父親振奮了許多,它的身體好像忽然充滿了活力,每天都積極地為它的孩子捕食,兩隻狼相依為命,全然不是前些天的樣子。
幾天後,研究人員又將那隻母狼也放了出去。沒過多久,三隻狼就像其他的動物一樣快活自在地生活在森林裏了。研究人員觀察後認為,這一家三口生活得還不錯。
後來,研究人員做出了這樣的解釋:“公狼和幼狼在一起時,就會有一種照顧幼狼的本能,這是一種責任心的體現,正是這種責任感激勵著公狼去捕食,它倆生活也因此變得好一些了。母狼被放出去後,公狼和母狼有互相照顧並共同照顧幼狼的責任,兩隻狼共同努力,它們的生活自然也變得更好了。”
通過這個研究,人們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對許多動物來說,責任是它們生存的基礎,一旦有了責任感,生命都將迸發出巨大的力量。而這條結論同樣適用於人類。
缺乏責任心害人害己
責任心是做事情認真程度的標準之一。一般來說,沒有責任心就難以認真去做事;沒有責任心就很難把事情做好。人人都喜歡和有責任心的人共事,因為責任心強的人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對於孩子來說,不管是在以後的工作中,還是現在與同伴們一起參加集體活動,負責任都是一種好習慣。告訴您的孩子,不管他們在集體中承擔什麼角色,都應該盡力完成這個角色應該盡到的責任,使他們自己、同伴、他們的服務對象,甚至是社會獲得最大的益處。這便是責任意識的體現。這種意識能讓人有條理、認真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也會贏得別人的信任。相反,如果孩子沒有責任意識,在集體活動中就很難完成自己的事,還可能會給大家帶來麻煩,辜負了大家的一片信任。
小宣今年上初二,新學期開學不久,學校組織去公園野餐,去年他因病錯過了這個機會,盼了一年,他終於盼到了期待已久的活動,一得到消息他興奮得不得了。放學的時候,老師將每個人需要帶的東西分派了下去,讓每個同學負責準備一樣。有的同學負責去超市買食品,有的負責準備烤肉的爐子,有的負責帶餐具……小宣分到的任務是準備烤肉要用的調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