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無常信,行無常貞,唯利所在,無所不傾,若是則可謂小人矣。
——荀子
張良,漢代人,從小就是尊敬老者、信守約定的好孩子。
有一天,張良悠閑地在橋上散步。有位老人,穿著粗布短衣,走到張良跟前,故意把穿在腳上的草鞋丟到橋下,並且看著張良說:“小夥子,去把鞋給我撿回來!”
張良愣了一下,但是看他年老,就到橋下取回鞋子,遞給他。
老人坐在橋頭,眼皮也不抬一下,就說:“給我穿上。”
於是,張良跪在地上,老人心安理得地伸出腳讓張良把鞋穿上,然後老人就笑著離開了。張良非常吃驚地望著老人的背影。誰知,那個老人走了幾步又轉過身來,對著張良招招手,示意張良到他跟前兒去。
張良乖乖地走上前去,老頭和藹地對他說:“我看你這娃不錯,值得教導。五天後天一亮,和我在這裏見麵。”
張良行了個禮,說:“是。”
五天後,天剛剛亮,張良來到橋上,那個老人已經坐在橋並沒有等著張良了,老人很生氣地說:“現在天已經天亮了,年輕人這麼不守信用,和長輩約會還遲到,長大後還能有什麼作為?五天以後,雞叫時來見我。”說完老人就走了。
過了五天,雞剛叫,張良就去了,老人又已經先到那裏了。老人十分生氣地:“我已經聽見三聲雞叫了,你怎麼才來,五天以後再早一點兒來見我。”
又過了五天,張良半夜就到橋上等著那個老人。一會兒,老人也來了,他高興地說:“年輕人要成大事,就要遵守諾言,說什麼時候到就什麼時候到。”
接著老人又從懷裏掏出一本又薄又破的書,說:“讀了這本書,就可以成為皇帝的老師。這話會在十年後應驗。十三年後,你會在濟北見到我,穀城山下那塊黃石就是我。”說完之後,老頭兒就離開了,以後再也沒有出現過。
天亮時,張良看老人送的那本書,原來是《太公兵法》,又叫《黃石兵書》。張良非常珍惜這本書,認真學習,從中學到了許多知識。並且他還時刻遵守老者的教誨,嚴格要求自己,立誌永遠做一個信守諾言的人,這樣才能讓別人信任自己,從而成就一番大事業。果真,張良後來幫助漢高祖劉邦完成了統一大業,成為曆史上有名的將領。
黃石公是要在確認張良是一個守信、品德高尚的人之後才敢授予其兵法。張良用守信的品質和高尚的操守贏得了黃石公的信任。人生在世間,機遇都是偶然的,但是往往淳樸、守信的品質能夠讓人信賴甚至依靠,從而使人抓住機遇,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