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人以誠,則不言而信矣。
——王通
1959年的一天,毛澤東聽說老朋友黃任之有一幅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的真跡,就向他借來看,並說好隻借一個月。毛澤東對這幅真跡,真是愛不釋手,每天辦完國家大事後,就要展卷欣賞、揣摩。他身邊的服務員在給他沏茶時,常看見他一會兒對著字跡沉思,一會兒又抓起筆來,對照著練習,練到興頭上,連吃飯也叫不應,真是入了迷!
有一天,服務員對毛澤東說:“剛才黃任之先生打電話來了,問問主席看完那本字帖沒有呢。”毛澤東看了看日曆,說:“我還要看,說好了,借一個月,還沒到期嘛!”
此後,毛澤東每天忙完國家大事,就沉浸在這本字帖前。毛澤東最愛看書,他睡覺的床上,一半擺的全是書。可是這些天來,他就隻看這卷王羲之的真跡。毛澤東實在太喜愛它了!
一個月到了,毛澤東小心翼翼地用函板將那本真跡夾好,叫來他的衛士小尹,說:“你跑一趟,送還給黃老。”又加重語氣說:“路上小心,不要損壞了。今晚零點以前必須送到。”
小尹說:“報告毛主席,黃老先生那邊已經來電話說過,主席隻要還在看,盡管多看幾天沒關係。”
毛澤東席擺了擺手,說:“送去吧,講好一個月就是一個月,朋友交往要重信義。到一個月不還,我就失信了。”
小尹見毛澤東說得這麼嚴肅,立即鄭重地捧起字帖,送到黃任之老先生家。
黃任之先生按期收到了毛澤東還回來的字帖,高興地說:“毛主席真是一位守信用的人呀!”
毛主席對書法藝術的癡迷是聞名於世的,然而他卻能克製住自己,恪守信用,按時還帖。從中可以看到守信不但可以約束自己的行為,使之不至於散漫、性格不至於偏私。而且對於完善自己的品性也有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