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正直誠實的生活道路,定會有一個問心無愧的歸宿。

——高爾基

李嘉圖的父親是荷蘭猶太人,由於他的證券交易所很講信用,深得同行們的欣賞,事業上發展很順利,不久就發了大財。他結婚以後,生了很多孩子,長大成人的有十五個,李嘉圖於1772年出生,排行老三。

父親為了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優秀的接班人,從小對他們進行了嚴格的品德教育,教育他們要誠實守信,勇於承擔責任,在作決定之前要認真考慮,一旦決定的事情就不能輕易放棄。

李嘉圖九歲那年,有一天在放學的路上,看見一家百貨商店的櫥窗裏擺著一雙鞋口有皮毛的鞋子,式樣很新,從沒見有人穿過。李嘉圖心想:要是穿上這雙鞋同學們肯定會很羨慕。於是就想買來滿足一下自己的虛榮心。

回到家裏,他吵著要家裏人把那雙鞋買來。大人們說:“你沒看清那雙鞋的樣子,不一定適合你穿。”

可是他說:“我就要那雙鞋子,別的鞋子都讓給弟弟妹妹們穿。”

於是父親就答應給他買那雙鞋子,不過條件是買來一定要穿,直到穿小為止,李嘉圖爽快地答應了。

鞋子買回來了,他這才發現,這是一雙木鞋,是專門用來做樣品的。不但不舒服,而且當他穿著鞋子走在馬路上時,所有人都會盯著他看,因為這雙木鞋會發出很大的響聲,每走一步就“哢嗒”一聲。本來想滿足一下自己的虛榮心,結果讓他在同學麵前丟盡了臉,全校都認識穿木鞋的李嘉圖。為了聲音小一點,他走路時不得不盡量放輕腳步。

一個同學問他為什麼不換一雙舒服點的鞋子。他說:“我已經答應我爸爸,必須把這雙鞋子穿小,才能再換別的鞋子穿。再說我已經把我的幾雙鞋子都送給弟弟妹妹了,沒有可換的鞋子了。”

那個同學說:“我可以借給你一雙鞋子,你可以在學校裏偷偷地穿,回家的時候再換上那雙木鞋。”

李嘉圖說:“謝謝你,可是我不能接受。我已經和爸爸有約在先,我爸爸已經按照約定給我買了這雙鞋子,我也必須按照當初的約定一直穿著這雙鞋子,不然就是不誠實,不守信用。我爸爸說,不講誠信的人是永遠也不會有成就的。”

就這樣,李嘉圖一直到腳長得穿不進去這雙木鞋的時候,才開始換別的鞋子。

這件童年暑期的小事對李嘉圖的成長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使他敢於承擔責任,一生都以誠信作為自己的人生準則。後來,李嘉圖成了世界著名的經濟學家。

每個人都會為自己的虛榮付出應有的代價,但是在虛榮之後的頓悟,如李嘉圖一樣,還信守自己的承諾,那就是人生的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