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中層領導的“拍板”藝術(1)(1 / 2)

現實中,人們習慣把領導的決策行為形象地稱為“拍板”。“拍板”是領導的基本職能,是整個領導活動中的重要環節。然而對中層領導來說,人們卻常存在這樣一個誤區,認為中層領導主要應以貫徹落實、執行上級的決策為主,自己不用也沒有必要進行“拍板”決策。

其實,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要知道,任何事物在發展過程中都有其複雜的一麵,即便在貫徹和落實上級決策過程中,也會遇到很多需自行做主進行決策和拍板的問題。所以,學會科學地進行決策和拍板是中層領導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功。

第一節科學“拍板”的方法

中層領導在整個部門決策中,占據主導地位。當各種備選方案送交中層領導者手中,麵臨拍板決策的關鍵時刻,下列方法可供選擇。

1.評優方案,確定目標

中層領導要從各種方案中選出實現目標的滿意方案,必須預先評估審查各方案的滿意程度,如果偏離目標,那麼這個方案便是不可取的,沒有意義的。所以,目標是決策的最終依據,也是檢驗各個備選方案的標準。

2.統籌兼顧,優中選優

在優選方案時,一定要有全局觀點,正確處理方案的各種矛盾,平衡、協調各方麵的關係。例如,在估計達到目標的結果時,既要考慮經濟效益,又要考慮社會效益。在權衡方案的利弊得失時,既要考慮到有利無害、有利有害和有害無利三種情況,也要考慮到在有利有害中又有利大於害、利害相當、利小於害三種狀況,以及在有害無利中也有害大、害小之分。在決策權衡中,利大於害當然可取,但在某些情況下,往往是害中取小即為大利。在考慮實施方案所涉及的各方麵利益時,要有整體觀念,要做到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結合。

3.不同類型,區別對待

決策按所處的條件不同,主要可以分為確定型、風險型、不確定型和競爭型決策四種,決策者在優選方案時,要有不同的思考原則,區別對待,做不同的考慮和處置。

(1)確定型決策。結果是確有把握的,決策就是根據已有的情報選擇最佳方案。對此,中層領導者要果斷地下決心,竭盡全力去獲得最佳的結果。

(2)風險型決策。應著重考慮的是:選擇最有希望的行動方案;準備相關必要的應變方案,當不測事情發生時,能應變自如或進行補救;留有餘地,如作戰要有預備隊,投資建設要有後備基金。通過試點、實驗和追蹤反饋等途徑,使風險型決策增加確定性因素,使風險決策轉化為確定型決策。

(3)不確定型決策。對此決策要多做論證,切忌剛愎自用,輕率莽撞。在不確定型決策中,失誤是難免的,重要的是發現失誤,實事求是地總結經驗,糾正失誤。

(4)競爭型決策,應該注意三點:一是充分了解競爭對手,在自己的工作中,揚其長避其短。對手之長是客觀存在的,無法否認和消滅,但我們也可以學習其經驗,使之充分發揮作用;二是要清醒認識對手之短,巧妙地加以避免;三是充分了解自己,尋找自己的優勢。以己之長,克對手之短,是競爭型決策取勝的基本條件。競爭的關鍵在於及時變換對策,誰搶前一步,誰就取得了主動權。

第二節科學“拍板”的程序

什麼樣的決策程序才是科學的呢?經過總結和歸納,在實踐中人們確定,有效的決策程序主要分為七個階段,即七個環節,這七個環節是依次銜接,互相聯係,不可或缺的。簡化和忽略其中一個環節,決策都將受到影響。

1.發現問題

發現問題是領導活動的起點,決策是針對問題做出的,沒有問題,則不需要決策,問題不明,也難以做出正確的決策。應該看到,問題的存在和問題的發現有時並不一致,由於客觀事物的複雜性和主觀認識上的差異,發現問題並不容易。同一事物,有的人認為是問題,有的人則認為不是問題,而中層領導的高明之處是能發現真正的問題。

2.目標確定

問題發現以後,就要確定目標。所謂目標,是指在一定的環境和條件下,在預測的基礎上所期望的結果。目標是決策的基礎,沒有目標,就無所謂決策,而目標選擇的正確與否,則直接關係到決策的成敗。

但是,目標的確立不是隨心所欲的。一般來講,它有四個特征:

單一性。目標是單一的,隻能作一種理解。

定量性。目標的成果或程度是可以計量的。

明確性。目標應當是可以計量成果、規定時間、確立責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