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所舉的態度,應該隨時注意,應避免這些不良態度在與人交往中表現出來。就動作而言,應注意的姿勢或動作,主要有:
·坐要有坐相,不要隨便左右晃動;如果是女士的話兩腿要並攏。
·站立時膝蓋要伸直,腰板要直。不要抖腿,不要撅臀部。
·不要抓頭搔耳,兩手應自然垂放在兩側,或是輕放在前麵。
·不要玩弄或吮吸手指,盡量不要蹺腳。
·表情溫和,有親切的眼神和飽滿的精神。
有的人說話喜歡將手插在口袋裏,有時還坐在桌子上。這種表情,不是好的習慣,這是一種流於散漫、過於隨便的講話方式。
在交談時,將手插在口袋裏,不僅很難令對方接受,而且容易讓人產生不良的印象,尤其是在多數聽眾麵前,這種姿態會使周圍的人覺得這位發言者隻沉迷於自己的世界之中,而將他人看作較自己低下,且表現欲望非常強,使人感覺到別的人不可超越他。不管他有沒有這種傲慢的想法,但這種態度,很容易讓人誤以為他就是這樣一種人。
交際讚揚
在現代人際交往中,讚揚他人已成為一門獨立的學問,能否掌握和運用這門學問,使之符合社會的要求,這是衡量現代人素質的一個標準,也是衡量交際水平高低的重要標誌之一。
讚揚作為一種交際行為和手段,它的作用在於:
·激勵人們不斷進步;
·能對人的一生產生深刻的影響;
·能溝通人與人之間的感情。
讚揚他人時應注意的問題:
1.實事求是 讚揚要出自內心,要真心實意。如果是言不由衷或言過其實,對方就會懷疑讚揚者的真實目的。
2.雪中送炭 最有效的讚揚不是“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最需要讚美的不是那些早已名揚天下的人,而是那些自卑感很強的人,尤其是那些被壓抑、自信心不足或總受批評的人。他們一旦被人真誠地讚揚,就有可能尊嚴複蘇,自尊心、自信心倍增,精神麵貌煥然一新。
3.內容具體 讚揚要具體,不要含糊其辭。含糊其辭的讚揚可能會使對方混亂、窘迫,甚至緊張。讚揚越具體,說明你對他越了解,從而能拉近人際關係。此外,值得讚揚的不僅是他身上眾所周知的長處,更應是那蘊藏在他身上既可貴又鮮為人知的優點。
4.恰如其分 也就是要注意讚揚的度。適度的讚揚使人振奮鼓舞。反之,使人難堪、反感,或視之為恭維、奉承,或疑心你在諷刺、挖苦。讚揚的內容要適度,要恰如其分;讚揚的方式、地點要適宜;讚揚的頻率要適當。
讚揚有以下幾種方式:
第一,借用第三者的口吻來讚揚 在一般人的觀念中,總認為“第三者”的話比較客觀、公正、實在。因此,以“第三者”的口吻來讚揚,更能得到對方的好感和信任。
第二,直接讚揚 讚揚他人最常見的方式就是直接讚揚。特別是上級對下級、老師對學生、長輩對晚輩。它的特點是及時、直接。直接讚揚又有個別讚揚和當眾讚揚之分。前者使對方感到親切,便於進行思想交流;後者較莊重、嚴肅。一般地說,當眾讚揚比個別讚揚的作用更大。
第三,間接讚揚 就是當事人不在場時,背地說些讚揚他的話。一般情況,間接讚揚的話語都能傳達到本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們想讚揚一個人,不便對他當麵說出或沒有機會向他說出時,可以在他的朋友或同事麵前,適時地讚揚一番。
據國外心理學家調查,間接讚揚的作用絕不比當麵讚揚差。此外,直接讚揚的度不足會使對方感到不滿足、不過癮,甚至不服氣;直接讚揚過了頭又會變成恭維,而用間接讚揚的方法則可以緩和這些矛盾。因此,有時與其當麵讚揚不如通過第三者的間接讚揚效果好。
交際鼓勵
鼓勵別人,也是很有些好方法值得推薦的,具體如下:
1.自信誠懇 鼓勵別人時自己要在言談舉止中表現自信和誠懇,從而得到對方的認同、信任、依賴,鼓勵才會有良好的效果。這主要貫串在了解對方情況時的談話過程中。你要顯得神態安祥,言語肯定,表現出滿有把握解決問題的樣子。
此外,同情、理解是鼓勵的前奏,而憐憫則會使人更加失望和哀傷,這也是值得注意的。
2.先破後立 適當的駁論是掃清鼓勵過程中的障礙的有利手段。其實,需要鼓勵的人,正是用一種落後的心理障礙堅固地封鎖著自己。他找到“自卑的理由”,所以拒絕上進。因此,鼓勵人還有個“先破後立”的過程,就是要駁倒失望者停步或退步的“理由”,然後才可以鼓起其奮進的意誌。得到了被鼓勵者的認同,並駁倒了他的“自卑理由”,然後就要向他心頭注入涓涓暖流,使他的心田泛起求進的欲望。
3.比“差”心理 當我們傷心時,往往會因為看到別人有更傷心的事,而不再傷心,反過來再去同情別人。這就是一種比差心理效應。因為看到別人傷心的事,對原來的失落就看得輕些了;在比較的同時,還可以發現自己的長處,甚至看到了那些“常勝者”所不具備的長處,這時就容易鼓起自己再勝的勇氣。
4.運用實例 用實例升起希望。空洞的理論會引起絕大多數失望者的反感和苦笑,但實例卻能使他們眼前一亮,暖上心頭。所以,用切身體驗和身邊實例要比豪言壯語和空洞的口號好得多。
5.展示希望 這一點,是使被鼓勵者更加清晰地看到希望,從而激發起行動的信念。比如一個學做生意卻放不開手腳的朋友,你可以幫他分析具體的行情,與他商討應該怎樣投入才會得到利潤,他就會產生試一試的願望。
6.計劃方案 當失望者心頭湧起暖流時,你能伸出熱情的手,再拉他一把,鼓勵就會取得最大的成功。這主要是為被鼓勵者製定出具體的計劃方案,然後強調自己將給予他某些幫助。這時,被鼓勵的人看到了前途的光明,哪能不行動起來呢?
總之,鼓勵人看似簡單,要做到有效果卻非動腦筋不可。如果你有心做一個為別人分憂的“心理醫生”,你一定要用心研究一下鼓勵人的藝術,用涓涓暖流去滋潤失望者的心田,去喚醒幹涸的靈魂,去為社會的進步推波助瀾。
交際謙虛
謙虛是一種美德,是一個人涵養的外化。古往今來,人們給予它以崇高的讚美。
謙虛之所以受到尊崇,就因為它是做人的美德及事業成功的法寶,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得到領導的表揚、同誌的誇獎,內心裏著實想謙虛一番,卻尋找不到適當的表達方法。要麼手足無措,麵紅耳赤,支支吾吾;要麼說一些“歸功於集體、歸功於人民”的套話。
對此,我們有必要探討一下,在社交場合,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氛圍,如何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謙虛,才能給人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
1.轉移對象 如表揚或讚美使你感到在眾人麵前窘迫的話,你不妨想辦法轉移人們的注意力,使自己巧妙地“脫身”,把表揚或讚美的對象“嫁接”到別人的身上。
2.妙設喻體 直言謙虛,固然可取,但弄不好會給人一種虛假的感覺。特別是兩個人之間,如果僅僅說“你比我強多了”這類話,容易產生嘲諷揶揄之嫌。遇到這種情形,你不妨用一個比喻方式,巧妙地表達自己的謙虛。
3.自輕成績 任何稱讚和誇獎,都不可能毫無緣由,或者因為某件事,或者因為某方麵的成績。這時你不妨像繪畫一樣,輕描淡寫地勾勒一筆,卻在淡泊之中見神奇。
4.巧改詞語 在稱讚和誇獎你的語言上做文章,也是表現謙虛的一種好方法。
5.相對肯定 麵對別人的稱讚,如果把自己說得一無是處,不但起不到謙虛的作用,反倒給人一種傲慢的感覺。正如俗話所說:“過分的謙虛等於驕傲。”現實生活中,類似這樣的情況屢見不鮮。所以,謙虛要掌握一定的分寸。
6.征求批評 批評與讚美正是一對反義詞,但它們並不是“冤家對頭”,在表現自己的謙虛時,讓它倆“聯姻”會取得更好的效果。那就是麵對人們的讚美,你卻去誠懇地征求他們的批評,這就更能表現你謙虛的精神。
以上關於表現謙虛的言語方式,各有特色,但這尚未概括所有謙虛的方法。我們在社交生活中,可以根據不同的場合、不同的環境、不同的交際對象,去不斷自我創造。
隻要虛心而誠懇,努力追求謙虛的品格,就一定會成為一個受人敬重、品德高尚的人。
交際談心
談心是人與人之間加深了解、增進友誼、消除心理隔閡、調節人際關係的一種重要手段。特別是近年來,人們的情感活動隨著社會現象的紛繁複雜而日趨豐富,因而談心這種溝通情感的重要工具,也受到了人們越來越多的重視。
談心有以下特點:
1.針對性 談心的針對性,既指談心對象的針對性——對象明確,談心者要分析談心對象的心理,了解他的個性特點;又指所談問題的針對性——有的放矢,談心者要準確地抓住自己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並圍繞這個問題來確定談心方式和選擇談心的恰當用語。
2.情感性 談心是兩扇心扉的雙向敞開,雙方都要做到真情坦露。如果隻想叩開別人的心扉,卻將自己的內心世界遮遮掩掩,談心是難有成效的。
3.平等性 談心的雙方處於平等的位置,平等地交換意見、商談問題,彼此尊重,真誠相待。一定要避免那種居高臨下、盛氣淩人的態度。
談心的基本要求是:
1.選擇“開場白” 談心時的第一句話是最難說好的。一句不恰當的“開場白”,不是把談話引向一些不相關的內容,就是會“一句話把人說得跳起來”,雙方劍拔弩張,談心根本無法進行。因而,選擇好恰當的“開場白”十分重要。
在有的情況下,談心者可以利用周圍的環境來引入話題,以調節談話氣氛,縮短與談話對象的距離;也可以先說一些關係到人們切身利益而又普遍關心的話題,以引起對方注意;或者,首先避開雙方的分歧點,從一些與主要問題看似無關的話題入手,巧妙迂回,步步誘導,以使談心收到良好效果。
2.確定談心方法 實現談心目的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使對方接受自己的見解和思想。要做到這一點,談心者就必須充分顧及到交談對象的心理狀況、接受能力、文化修養以及性格特征等,以此來確定適當的談心方法。
例如,含蓄幽默的方法可以適用於文化層次較高的人;迂回誘導的方法可以適用於思想負擔較重的人;委婉暗示的方法則無需明確表達自己的觀點就能引起聰明人的聯想和警覺;激言勵誌的方法可以鼓動起情緒消沉者的好勝心;厲色怒言的方法可以對有問題、犯錯誤的人起到鞭策、挽救、威懾的作用等等。
3.把握談心火候 在談心過程中要注意洞悉對方的心理變化、表情反應。對方一時接受不了的話不急於強迫別人接受,可作保留意見;會引起對方反感的話若不涉及大是大非問題盡量少講,如非講不可,也要采取對方能接受的方式娓娓道出。同時,還要掌握好談心在時間上的長短,要顧及到對方的工作情況及精力情況而適時收場。
交際訪晤
訪晤,即為了禮儀或某種特定目的而進行的拜訪會晤,按其性質區分,訪晤有公務訪晤和私人訪晤之別。
1.公務訪晤 大多與國家、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密切聯係,至少也關係到一個部門、一個單位的工作與發展,所以是一種嚴肅的正式的交際活動,一般都要事先安排,甚至精心組織。
在人際交往活動中,走親訪友是一種常見形式,這就屬於私人訪晤。借助這種交際活動,人們可以達到互相了解、溝通信息、加深感情、增進友誼的目的。所以,私人訪晤不但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
2.私人訪晤 從形式上看,有初訪、重訪、回訪之分;從內容和特點上去看,也可分為三類:禮儀性訪晤、事務性訪晤和隨意性訪晤。初訪,往往比較鄭重;重訪,是關係趨密的表現;回訪,則體現了“來而不往,非禮也”的傳統民俗和道德觀念。
至於禮儀性訪晤,主旨在於融洽人際關係;事務性訪晤,大多為了解決某些具體事務(例如委托事宜,邀約等);隨意性訪晤,一般發生在至親好友之間,可以聊天談心,拉拉家常。
不同形式不同特點的訪晤,會話語言自然千變萬化。然而,它們在結構上,也存在著共性,即訪晤語大體上包括“進門語”、“寒暄語”、“晤談語”和“辭別語”四個部分。
3.進門語 進門語到了親友家門口,要先輕輕地敲門,或者短促地按一下門鈴。即使門開著,也應很有禮貌地問一聲,不要貿然闖入。
同主人見麵後,要立即打招呼,然後再跟著主人進房。
①你如果是初訪者,一般用比較客氣的話打招呼。關係較密切的,可以隨便一點。
②你如果是重訪者,打招呼就不必多禮,一般簡單說一句即可;關係密切的,開個玩笑,也不乏幽默。
③回訪大多出於禮儀或答謝,打招呼要考慮這個特點。
④禮儀性訪晤大多與唁慰、祝賀、應酬等有關,進門語每每要同這些內容聯係起來。
⑤如果你去作事務性訪晤,進門語就要從本次訪晤目的上去考慮。
⑥隨意性訪晤一般無拘無束,雙方關係又密切,所以進門語可有可無。
4.寒暄語 寒暄語是人際交往中雙方見麵時敘談家常的應酬語言,它不應是虛情假意的客套,也不可為諂笑的阿諛;它有助於互相了解,應體現出對他人真誠的關切。所以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①話題應自然引出;
②建立認同心理;
③創造和諧氣氛。
5.晤談語 晤談,同一般交談沒有什麼大的區別。由於現代家庭小型化,所以除了集體訪晤,晤談往往成為二三人之間的談心,隨意性訪晤尤其如此。
6.辭別語 辭別語,一要同進門語相照應;二要表示感謝,請主人“留步”;三要考慮邀請對方來自己家做客。
禮儀性訪晤,則不要忘記再次表示唁慰、祝賀或謝忱。
訪晤的注意事項:
①如萬不得已,作了不速之客,一見麵就要說:“真抱歉,沒打招呼就跑來了。”
②訪晤交談的用語和口氣,要顧及對方的輩份、地位等,要看互相的關係。
③訪晤見麵時,常常需要介紹。
④拜訪者不要忽略適當同主人的親屬交談。
⑤如果是集體訪晤,不要一個人搶著說話,要讓大家有開口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