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多與社會名流建立關係。社會名流都是社會上有影響的人,這些人個個神通廣大,社會關係複雜,辦起事來容易,若能與這些人建立良好的個人關係,那麼就無異於為我們的創業插上了翅膀。所以,能與這些人交往自然是一件很有益的事。
但這些名流往往都有他們固定的交際圈,一般人很難進入到他們的圈子裏,而創業者絕大多數在創業之前都沒有良好的社會背景,都是一些無名之輩,因此,結交這些人更是難上加難。但這並非沒有可能,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人手和名流交往。比如在與名流交往前多了解有關名流的資訊,托人引薦,多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多出入名流常常出沒的場所,這樣做,你就會有機會結交到這些社會名流。當然在結交這些社會名流時,還得注意給對方留下一個好的印象,千萬不要死纏爛打抓住不放,這樣做隻能得到相反的結果。與這些人交往,要想通過一次的交往就建立良好的關係也是比較難的,應多製造一些機會,通過多次的接觸才能建立較為牢固的關係。
4.禮多不怪。不管和什麼人交往都要注意禮節,這也是儲備人際關係時必須掌握的一個原則。當然和有身份的人交往這一點可能很容易就能做到,因為對方的權勢、地位、實力足以使你為之敬畏,不由得你不注重禮節。但很多人在交往時卻往往容易步人這樣一個誤區,即認為好朋友之間無須講禮節論客套。他們認為和朋友講禮節論客套就好像會傷害朋友的感情。其實,這種認識是非常錯誤的,他們並沒有意識到,朋友關係也是一種人際關係,而任何人際關係之所以能夠存續下去的前提就是相互尊重,容不得半點的強求。禮節和客套雖然繁瑣,但卻是相互尊重的一種重要的形式。而離開了這種形式,朋友之間的關係也就難以存續。
要知道,即使是朋友,每個人都希望擁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不講禮節客套就可能侵入到朋友的禁區,幹擾到朋友的生活,如果這種情況出現得多了,自然就會傷害到朋友的情感,再好的關係也會因此而終結。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禮多不怪的確是前人總結出來的一個生活真理,可以有效地防範我們出現交往錯誤,影響我們的創業。
掌握了“伐交”的原則和方法,下一步怎麼做,那就需要你來決定了。
3.步步為營,選準創業的領域
【原文】“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
【大意】出擊敵人無法馳救的地方,奔襲敵人未曾預料的地方。
所謂“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表明的道理是要善於打破常規、推陣出新。
在經商尤其是創業初期,從一個地方找到突破口,就可以穩紮穩打的做好生意。
人類社會早期,社會成員幾乎就沒有什麼分工可言,所以說,社會分工的細化,實際上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一種表現,到了現代社會,分工更為細化,對於創業者選擇自己的創業領域、完成創業設想來說,這個因素不能不考慮。
中國有句俗話,“隔行如隔山”。盡管社會生活中的各行各業是緊密地聯係在一起的,但是每個行業之間存在著許多你看得見與看不見的隔閡和區別,每個行業都有其自身的經營之道。所以,無認你是久經商場,還是初出茅廬,如果你這次創業要涉足一個你自己並不熟悉的領域,一定要慎之又慎,絕對不能盲目從事。所謂的“量體裁衣”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創業是一門大學問。一個外行涉足到一個全新的領域去搞經營、開發,想要不摔跟頭是很難的。在這一方麵,商海裏有許多正麵反麵的例子可供我們引以為鑒和引以為戒。
就以股票市場為例,如果你是一個股票投資者,如果你去過股市或者你了解股市,你肯定知道,在股票市場上,除非出現大的一些意外情況,股票的交易屏上每天都有飄紅的股票,甚至漲幅在5%以上的股票幾乎在每個交易日都有。在新中國股票交易史上,曾經出現過90%以上股票全線漲停板(上漲幅度為10%)的“壯觀”景象。麵對如此“喜人”的場景,有個初涉股市的青年說:“掙錢比揀線還要容易。”其實,真正了解股市的老股民都清楚,在股票市場上賺錢的永遠都是少數人。國外有投資理論家說過,在股票市場上,10%的人在賺錢,20%左右的人能打個平手,到最後能全身而退,而70%的人都在賠錢。所以,即使是股市上的老手,也有可能賠得一塌糊塗,更何況初涉股票市場的新手呢?
盡管股票市場天天都有漲得很好的股票,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股票市場的贏家。在股票市場上沒有所謂的全部都是贏家的情況,有人賺,就肯定有人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