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如何解套(2)(1 / 3)

具體而言,解套原則有以下幾種。

1.杜絕僥幸心理

對於解套而言,心態其實是一個需要很好解決的問題。很多人之所以被套,由淺套變成深套,最為關鍵的原因就是心存僥幸心理。為了應付危局,保持心態平衡,我們人類在漫長的進化中產生了一種心理機製,這其實是精神麻醉法,不管是我們大家熟知的阿Q精神,還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等,這些都是人類心理保護機製的最集中體現。僥幸心理使得投資者可以暫時避免去麵對虧損的痛苦,但是卻將困難累積得越來越大。

2.防止被套

俗話說:“上醫之道在於防病。”未病先防,這要比已經生病了再治的成本要小很多,而且效果也要好很多。不少投資者都錯誤地認為在沒有被套之前去談解套是沒有任何意義的,預防被套沒有解套那麼急迫。有很多投資者總是缺乏遠見,總是被動地對環境和行情做出短視的反應,往往是拆了東牆補西牆。他們認為被套都是偶然現象,隻是市場的錯、莊家的錯,不是自己的問題,而且他們從來都將虧損被套歸結於外部。隻有在毫無辦法的時候才會想到如何去解套。

其實,解套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被套。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兵家應該追求的境界。在股票投資過程中也是同樣的,如果每次都被動地去應付被套的局麵,那麼勢必會存在很多問題,我們隻有積極主動地去防止被套才是最佳政策。

3.看到資金的機會成本

有些股票投資者一旦被套,會一步一步進入深度被套的狀態,於是就使出一個“等”字訣,他們心裏想的是隻要等的時間足夠長,股票價格會最終回到以前的高點。即使股價真的這樣運動,我們也不得不考慮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如果這筆錢用於其他投資也許會產生很大的收益。這些股票投資者往往就是忽視了資金的機會成本,名義價值恢複隻是一個表象,真正重要的是錯過了多少增值的機會。我們隻是看到本金,而沒有看到利息的損失,這是散戶的一個心理特點。要解套就要看到被套之後資金的機會成本。

4.預先設定停損位置

很多股票投資者喜歡短線投機交易,可是絕大多數投機客都不得其門而入,所以絕大多數投機客都是按照錯誤的方式在進行操作,而且最為明顯的錯誤就是他們從來都不會預先設定明確的止損位置。如果預先設定了止損位置,那麼根本不會出現深套的現象。當麵臨虧損擴大的時候,之所以久拖不決,關鍵的原因就在於投資者沒有一個明確的退出位置,在與內在情緒爭鬥的時候往往處於下風。

解套的誤區

股民一旦被套,肯定會千方百計地尋求解套辦法,可是由於他們在解套操作中存在一些認識上的誤區,到最後的結果往往是解套不成,反而越套越深。

股民在解套的操作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誤區。

1.被套不怕,不賣就不賠

我國的投資政策是禁止賣空的,也就是建倉行為不像期貨一樣有建多倉或者建空倉之分,隻要介入股票市場,就是買入做多,清倉即是全部賣出,盈虧在先買後賣中得到結果。於是很多股民認為:我買了之後不賣,不就看不到虧損的結果了嗎?其實這是“鴕鳥政策”:據說當鴕鳥遇到危險的時候,它就會把頭埋進沙子裏,以為這樣就沒有危險了。股民在套牢時采取的做法不是和鴕鳥的做法類似嗎?

其實,隻要買入操作完成,投資者的成本就已經確定了,這個確定的成本相對市場現價,盈虧時刻都是體現在賬麵上的,這就是浮動盈虧。

有些股民之所以采取“鴕鳥政策”,根本原因就在於他們認為浮動虧損並不是真正的虧損,隻要不賣(不兌現)就“不賠”。這樣的理解完全是自欺欺人,盈虧的現實並不因為沒有完成先買後賣的完整過程而消失,浮動虧損其實就是實際虧損,它是一種真實的客觀存在,也並不是因為沒有兌現而變成幻覺。

2.攤平法操作可降低成本

上文已經分析過了,一旦買進,成本就不變了。同樣的例子,當股民以8元買進某隻股票的時候,在7元再買進同樣數量,在6元再買進同樣數量。這時形成的平均買進價為7元,當股價回升到7.8元的時候,就形成贏利0.8元的情況。而這就是典型的攤平法操作。表麵上看,由於平均成本低於第一次買進價,似乎成本下降了,而且還由此獲利。

其實,如果把三次買進拆成三個獨立過程,則為:第一次8元買進,7.8元賣出,虧O.2元;第二次7元買進,7.8元賣出,贏利0.8元;第三次6元買進,7.8元賣出,贏利1.8元。由此可見,第一次買進造成的虧損並沒有因為後麵的買進而贏利明顯減少,而且成本沒有絲毫的改變。換句話說,後兩次完全可以去買其他漲得好的股票,再用後來的贏利去補貼前麵的虧損,效果也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