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風雨前夕(1 / 2)

此時,遼國方麵也是一番緊急部署。

遼景宗從前線召回了耶律斜軫和耶律休哥,從速安排和談的相關事宜。

也就是從這時耶律斜軫才知道,皇上突然停戰和談,原來是一場巨大的圖謀!

而這圖謀的最早的創意和發起人,竟然是太子耶律隆緒!

耶律隆緒為人粗中有細,既剛猛勇武,又心思細膩,隻是心智尚未完全成熟!

他看出向晚晴的勉強之後,日思夜想中,也是要成就一番大事業的思慮!

剛好宋軍來犯,他就請纓出征。

帝後當然不會置皇儲於險境,但當時軍情緊急,為防重蹈上次幽州被圍的險事,便攜太子一起至幽州城外的駝羅口應援各路軍隊。

戰局先負後勝,待到耶律休哥東路大勝,耶律斜軫也西路連捷,而宋軍取勝無望又準備堅壁清野,縮頭回去時,他忽然生出了一個主意。

而說起這個主意,又是與向晚晴不無關係!

記得他那年在被各位老師的課業重壓下,深感厭惡之際,向晚晴為了舒緩他的學習壓力,給他講了一個故事。

說是有個草原民族出了個了不起的英雄,他不但統一了自己的部族,還帶著鐵騎征戰四方,將附近的小國小酋統統收服。不但如此,他還數度派鐵騎南下征戰,甚至到最後還把中原國家的皇帝都擄了回去,導致中原幾近亡國!後來更是征戰四合橫掃八荒,開創了曆史上最強勢的時代和最廣闊的疆域!

那天他眼看著戰爭就要結束,接下來又要跟以往一樣,各守疆域互不侵犯時,他猛然想到,何不如謙兒故事中的英雄那樣,用計將宋太宗和他手下重臣騙入幽州城?

若能將其俘獲,再多的歲貢,再大的疆土,還怕宋朝不乖乖獻上?

況這宋太宗登基本來就名不正言不順,他若被扣,說不定趙德芳和趙光美會為了皇位爭個你死我活!

屆時宋朝內部自相殘殺,不論結局誰勝誰負,遼國都好坐收漁翁之利!

這簡直是百利而無一害的事!他激動之下,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深謀遠慮的蕭綽皇後當下點頭稱讚,遼景宗也心動不已。

但由於事關重大,所以召回了兩大戰將,將太子的圖謀提出合計。

耶律斜軫和耶律休哥聽罷這個奇謀,也是震驚半響不語。

雖說這個方法不算光明,但既能將戰局推向最有利的一麵,又能免於遼國幾十萬大軍幾十年的征戰,怎麼都不能不說是一件好事!

二人利弊權衡之下,也覺得這個計劃可行。

於是又是一番嚴密的計劃部署之後,凡是宋朝君臣的所到之處,街口暗巷都設有伏兵。

至於兩君會談的驛館,則早早將訓練有素的人手換去了原來的廚役侍女,驛館內外的隱蔽之處,更是設下了無數的刀斧手弓箭手,一次次預演著屆時各種狀況的應對,務求一舉中的,萬無一失!

就在楊家將兄弟們長途跋涉奔赴遼國途中,遼國方麵也在做著積極的準備工作時,有一支小小的意想不到的人馬,也從大宋京城開始向著遼國出發了。

這支人馬之少,是少到明目張膽地持械在大街上行走都不會引起衙門的注意,所以他們六七個人扮作遊客生意人悄悄尾隨著大軍一路向北而行,絲毫也沒有被人發覺他們有任何的企圖。

就這樣,一路走走停停,在楊家將這支人馬到了兩國交界之處時,他們也成功到達了邊城。

這支人馬的首領說來不是別人,正是真正的纖雲公主劉謙和李煜手下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俾將李辰。

李辰曾是李煜打入宋宮中的臥底,他自得知李煜與周後的慘死後,心中悲憤不已。

又恰巧與周後死後流落在京城的劉謙相遇,在得悉相互的真實身份,並發現彼此懷著共同的目標後,二人同仇敵愾,一見如故地結為盟友了。

這一趟幽州赴會,可說是舉國皆知。

二人一計議,覺得在宋朝刺殺皇上的機會太難得了,而若是能借遼人之手,將宋太宗除去,也不怕牽連到別人,這實在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於是傾他們六七個人之力,也到了邊城,想伺機混入幽州城,相機行事。

與所有的人相比,向晚晴的心情是最惶恐最激動的!

當耶律斜軫府邸的下人說到宋太宗一行已經在城外駐紮,明日即將進城之時,她的心跳得快要蹦出胸腔,握著茶杯的手也在不自覺地輕輕顫抖,別人說什麼也似乎聽不見了,隻有一個聲音不斷在耳邊叫喊著重複著“他來了,”“他來了!”

她緊張得呼吸都有些喘不過氣來了,改變命運的時刻終於到來了!她忽然全身無力,倚在軟榻上怔怔地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