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能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勤奮。古人說得好,"笨鳥先飛"。有的人天資平平,但是,通過自己的勤奮勞動,別人一次就能學會的,他就花數十次,甚至上百次去學,堅持不懈,最終用努力換來了成功。在通往勝利的道路上,沒有聰明者,隻有勤奮者。勤奮,能為聰明加分,但聰明卻無法彌補懶惰的缺陷。勤奮的人,常把高山作平地,懶惰的人,常把平地當高山。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不要讓自己發出"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哀歎。
1920年,一個11歲的美國男孩踢足球時,不小心踢碎了鄰居家的玻璃,人家索賠12.50美元。闖了大禍的男孩向父親認錯後,父親讓他對自己的過失負責。他為難地說:"我沒錢賠人家。"父親說:"這12.50美元先借給你,一年後還我。"從此,這個男孩每逢周末、假日便外出辛勤打工,經過自己一年的努力,他終於掙足了12.50美元還給父親。這個男孩就是後來成為美國總統的裏根。他在回憶這件事時說:"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承擔過失,使我懂得了什麼叫責任。"
責任感是一個人應該擁有的基本品質,也是一個成功者的必備條件。一個道德情感貧乏,缺乏責任感的人不可能真正關心他人,也無法與人真誠合作,更無法適應未來的社會。責任,猶如人的身體脊柱,沒有了脊柱,人就無法站立,即使能夠喊出驚天動地的豪言壯語,也會軟弱無力。責任,是人體內流動的血液,血液枯竭,生命繼而終結。丟棄了責任,生命就缺失了源源不斷的創造之泉。
勞動,是培養責任感的重要途徑。無論是什麼樣的勞動,腦力也好,體力也好,我們都不應該將其視為一種負擔,或者以遊戲的心態去對待。對於每一件事情,我們都應認真負責,盡心盡力地做好,而不是虎頭蛇尾,草草了事。隻有這樣,勞動才真正有益。此外,經常參加服務他人、服務社會的公益性勞動,也能夠培養責任心,使我們心中有他人、有集體、有國家,成長為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現代公民。
在第一屆中日夏令營活動中,孫雲曉(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專家)問一個13歲的北京男孩:"你們與日本孩子相比怎麼樣?"孩子搖搖頭說:"我們不如他們能幹。"孫雲曉問他為什麼這麼說,他回答:"我長這麼大,連火柴都很少劃,家炊都不會,更何況野炊?不是我們不想幹,是我們不會幹,長這麼大誰讓我們幹過?"負重遠行,都是背10多公斤的東西,都是幾十公裏的路,中國孩子鬆鬆垮垮,叫苦不迭;日本孩子紀律嚴明,咬緊牙關,一直走到頭!宿營生活,日本孩子燒火、炒菜、煮粥,什麼都會;中國孩子就沒這兩下子,隻好餓著肚子向領隊叫屈……
聯合國曾組織調查過一些國家小學生每日平均從事家務勞動的時間:美國1.2小時,泰國1.1小時,韓國0.7小時,英國0.6小時,法國0.5小時,而我國僅12分鍾。美國哈佛大學經過40年研究後發現:那些從小經常參加勞動的孩子,即使他們小時候隻是從事些簡單的家務勞動,比起那些不勞動的孩子生活幸福得多。這是因為經常在家庭和集體中做事,能夠使青少年樹立自信,他們感覺到自已是整個社會大家庭中的一員,他們對自己感到滿意,別人也對他們感到滿意。同時,美國一項研究成果還表明:愛勞動和不愛勞動的孩子相比,長大後犯罪率為1∶10;失業率為1∶15。
勞動,還能磨練意誌,增強自信。隻有一個平日裏熱愛勞動、注意鍛煉自己的人,才能勇敢麵對困難,鬥誌昂揚,永不言敗,直至成功。我們這一代人,肩負著推進中國現代化進程,實現民族騰飛的崇高使命。我們的身上,寄托著幾代、十幾代中國人強盛中華的偉大理想。"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進步則國進步",隻有從現在開始,注意培養自己的勞動習慣,從一點一滴做起,形成優秀的道德品質和良好的綜合素質,我們才不會在將來的競爭中被淘汰出局。
勞動,這看似平凡、樸素的人類活動,卻擁有無限的魅力,從勞動中,我們可以收獲生活的智慧、超凡的創造力、勤奮的品質、高度的責任感和堅強的意誌力……讓我們一起,勞動並收獲著。
四、熱愛自然、珍愛生命
人類是大自然中的一員,人類需要與其他物種溝通,需要與動物和諧相處,動物需要人類的愛和責任。
在恐龍時代,平均每1000年才有一種動物絕種;20世紀以前,地球上大約每4年有一種動物絕種;現在每年約有4萬種生物絕跡。近150年來,鳥類滅絕了約80種;近50年來,獸類滅絕了近40種。近100年來,物種滅絕的速度超出其自然滅絕率的100倍。而且這個速度仍有增無減。
近年來,一些有環保意識的人士拒絕參加把珍稀動物作為菜肴的宴會,"罷席"之舉時有發生。為挽救野生動物,一些人捐錢"認養"自然保護區中的指定動物,並像看望親屬一樣去定期看望它們。北京部分大學生假期到雲南,動員當地人保護原始森林和棲息於那裏的珍稀動物——滇金絲猴。很多人常去瀕危動物保護中心,吊唁已滅絕的野生動物。在美國,一些孩子像對待朋友一樣給動物園的動物過生日。一位世界著名歌手在海上舉辦了一次特殊的音樂會,聽眾是海裏那些瀕臨滅絕的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