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探秘之行(2 / 2)

找到了溪穀入口,寧晨露出了興奮愉悅的神色。看著太陽漸漸西下,寧晨準備先投宿,待明日一早再進穀。雖然身上背了一大包露營裝備,但不到迫不得已,寧晨是不會選擇獨自一人在深山老林中露宿的。

在溪穀口一處涼亭中坐定,將行李擺放好,寧晨電話聯係了事先在網上預訂好了的一家位於景區內部的客棧。

再次將客棧的位置做了確定,寧晨這才向導遊攤牌。

寧晨此行的帶隊導遊是個三十歲上下的少婦,做導遊這行也有七八年的時間,深諳其道。

當聽說寧晨要暫時離開大部隊自由活動三天的時間,並且願意簽署食宿自理、安全自負的保證書之後,少婦導遊沒有一絲阻礙的意思,滿口歡喜地答應了下來。

征得了導遊的同意,又商定好了返程對接的時間、地點之後,寧晨背起大背包離開了大部隊,向預定好的客棧走去。

在指示牌的指引下,寧晨很快就找到了景區內部唯一一處原住民聚集區。

這個原住民區位於一處旅客休息區後麵的山坡上。一眼望去,偌大的山坡上也隻零星散落著十餘間茅草屋,看來這個景區內部的客棧能夠接納的遊客數量也有限的很。

順著鵝卵石鋪就的狹窄小路艱難地攀爬而上,在電話的指引下,寧晨很快便找到預定好的客棧——王大爺家。

王大爺家的客棧很漂亮,外圍是一圈半人高的籬笆牆,小院內有兩間很有地方特色的茅草屋和一小塊菜地。

客棧的主人王大爺很熱情,也很健談,解答很多寧晨的疑問的同時,也向他講了一下自己的故事。

聽老人介紹,他並不是這裏真正的原住民。十幾年前,老人與老伴來此旅行,因為這裏的如天堂般的風景讓兩位老人駐足在此。

幾年前,老伴去世之後,按老伴的遺願,老人將她葬在了這裏。隨後的時間,再無牽掛的老人與家人將後事作了交代之後,便在此長駐了,等待著百年之後,與老伴葬在一起。

這幾間茅草屋便是當年老人與老伴一起親手修建的。幾年前,在老人子女的全力支持之下,將其中的兩間茅草屋改造成了客房。

而寧晨呢,也實誠地向老人介紹了自己一番。

在隨後兩人的交談中,寧晨與老人很順暢就談好了食宿事宜。按照雙方的約定,寧晨先預交了保證金,隨後又支付了三個晚上的住宿費。

至於飯錢老人沒有收。老人說,山裏各種不便,一日三餐都要從簡了,隻需在老人自己忙時能搭把手就行。另外,如果遇到老人外出不在家的時候,客人們隻能動手解決了。

寧晨對此也沒有任何問題,既然來到這裏,一切就當入鄉隨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