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老年人常見病症家庭護理(2)(1 / 3)

(6)下肢骨折無論采用什麼治療方法,在休養期間要鼓勵病人進行適當的功能鍛煉。①利用床上的支架拉手,活動上肢及練習坐位、鬆臀、離床等運動;②防止腿部肌肉萎縮,積極練習股四頭肌收縮活動及踝關節的屈伸運動,防止足下垂畸形;③骨折初步愈合欲離床活動時,若一側肢體完全不能負重,必須用雙拐,防止跌倒;④上、下床時要縮短患肢與床、地麵的距離,防止因傷肢重力影響而使骨折錯位;⑤功能鍛煉要堅持不懈、循序漸進地進行,不可操之過急。

(第二節)其他疾病護理

一、高血壓老人的護理

1.常識概說

高血壓病是老年人的一種常見病。據國外資料統計,60歲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約占1/3,65歲以上可達50%。我國北京、華東等地區調查統計,65歲以上的患病率為49%~57%,65~69歲為34.89%,80歲以上為65.6%。

人在步入老年的過程中,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逐漸老化,血壓也有一定的升高。不過,在不同生理情況下血壓也會有一定波動,但不應超出正常最高值,即收縮壓(高壓)低於160mmHg,舒張壓(低壓)低於95mmHg。

判定高血壓應以舒張壓為主要依據,凡持續超過95mmHg,不論收縮壓高低,均列為高血壓。而收縮壓則常隨年齡而增長,但持續超過160mmHg,也列為高血壓。

2.綜合表現

早期主要有頭痛、頭暈、睡眠不好、易疲倦、耳鳴、煩悶、心慌、記憶力減退。一般常見的表現是頭痛,多在前額或枕後部,似跳痛。

晚期則有心、腦、腎的功能障礙,例如心髒的病變,表現為心跳、氣短、胸悶、下肢及麵部浮腫,心律不齊等,腎髒的病變,表現為多尿、夜尿、血尿等,腦部的病變,表現為病人可有突然偏癱、失明、失語等;假如病人突然感到劇烈頭痛、嘔吐、麵色蒼白、視力模糊、煩躁不安,或舌頭失靈、半身麻木,則是病情加重的表現,此時血壓增高顯著,舒張壓常在120~130mmHg或以上,這種情況稱為高血壓危象。

3.發病機理

如勞累,長期的精神緊張,情緒激動,過量吸煙、飲酒,或是在強噪音的環境中生活、工作,另外,寒冷、應用某些血管收縮藥物、攝入過量的食鹽(每日多於20克),或者有高血壓家族史,或者婦女絕經期內分泌功能失調等等。

一般認為高級神經中樞功能失調是導致高血壓病的主因,在上述外界及內在不良刺激作用下,大腦皮層功能紊亂,失去了對血管舒縮中樞的正常調節作用,並以收縮血管神經興奮為主,而致血壓升高。

祖國醫學認為主要是肝腎的陰陽失調,在外因作用下誘發。

4.特別提醒

(1)當有高血壓早期表現時,例如血壓測量超過正常值,就要積極治療,萬不可粗心大意。假如生活中注意並堅持在醫生的指導下治療,一定能使病情穩定,否則血壓可逐步升高。無妥當治療的長期高血壓,可導致心、腦、腎功能的障礙而有晚期的表現,不僅病情加重,並會發生並發症而危及生命。

(2)高血壓患者為了解自己的病情,以及是否有心、腦、腎的功能障礙,應該去醫院作全麵檢查,以便有針對性地進行治療與加強自我護理。

(3)飲食中要適當限製食鹽攝入量,每日保持6~8克。勿使身體過胖,若有超重的趨勢,應限製飲食,並增加體力鍛煉,但要注意避免劇烈運動。

(4)戒除煙酒可以防止血壓繼續升高和影響心、腦、腎的功能。

(5)每天堅持鍛煉(如打太極拳,或做保健操),經常保持情緒愉快,保證足夠的睡眠和有規律的生活。

(6)若出現語言不利,手足麻木,甚至偏癱等腦血管病變,或劇烈頭痛、嘔吐等高血壓危象時,一定要先服降壓藥後再及時去醫院診治。

(7)要知道所服降壓藥的主要成分和用量,以利調整到適宜的血壓水準。切忌服用不了解的藥物。

(8)要定時服藥,定期檢查。

二、缺血性心髒病老人的護理

1.常識概說

缺血性心髒病是指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髒病,簡稱冠心病。

這種病男性多於女性,年齡大多數在40歲以上,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上升,65歲以上的男性可達20%,女性為12%,是最重要的常見病之一,也是老年人最常見的死亡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