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穴道治療
按摩療法一:用掌揉法自患者肩、背、腰、腿依次序按揉至足跟部。往返數次,以微熱為度,手法偏重。
按摩療法二:用雙手拇指分別點按脊柱兩側的華佗夾脊,自上而下,點按兩三遍;背部穴位為肺俞、心俞、膽俞、陽綱、脾俞、腎俞,每穴半分鍾;手部穴位為陽池穴,半分鍾;腿部穴位為足三裏、漏穀、三陰交、太溪、內庭,每穴半分鍾。
(3)食療方法
天花粉麥冬飲:將天花粉、麥冬各15克,生石膏30克,煎水代茶。糖尿病後期陰陽兩虛下元不固者不宜用此方。
複方桑椹膏:新鮮熟透桑椹2500克,榨汁。熟地、玉竹、黃精各50克,先以水浸泡,文火煎取濃汁500毫升,入桑椹汁,再入天花粉100克,慢火收膏。每次服30毫升,每日3次。肺胃燥熱型適用,虛寒滑瀉者不宜。
【貼心提示】
對於糖尿病的預防,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多懂一點,也就是對糖尿病的知識多懂一點,對其危害多懂一點,對其防治措施多懂一點。
第二,少吃一點,就是讓攝取的總熱量少一點,不隻主食要少吃,而且副食,特別是高熱量的副食也要少吃。
第三,勤動一點,要經常保持一定的運動量。這樣控製了飲食,再加上增強了鍛煉,體重就不至於過胖。
第四,放鬆一點,這是指心理調節方麵的問題。一個好的心態對糖尿病的預防也是有其積極作用的。因為吃得多、鍛煉少容易引起血糖升高,各種心理不平衡會進一步加強胰島素抵抗,促使糖尿病的發生。
【語錄鏈接】
治消渴者,補腎水陰寒之虛,瀉心火陽熱之實,除腸胃燥熱之甚,濟身中津液之衰,使道路散而不結,津液生而不枯,氣血利而不澀則病自愈矣。
——張子和。
治消渴,無分上、中、下,當先治腎為急。
——趙獻可。
上消者,舌上赤裂,大渴引飲;中消者,善食而瘦,自汗,大便硬,小便數;下消者,煩躁,引飲,耳輪焦幹。
——趙獻可。
消渴初起,宜養肺清心,久則宜滋腎養肺。
——李用粹。
消渴之患,常始於微,而成於著;使於胃,而極於肺腎。
——喻嘉言。
三消一證,雖有上、中、下之分,實不越陰虛陽亢,津涸熱淫而已。
——葉天士。
17.胸痹心痛者,以其陰弦故也
——《金匱要略》
中醫雖無“冠心病”這一專有名稱,但對類似該病症狀的描述卻在諸多古籍中都能找到。《黃帝內經·素問·繆刺論》將心痛稱之為“厥心痛”。東漢張仲景在《金匱要略》裏將本病稱之為“胸痹”,認為心痛是胸痹的表現。冠心病是因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肌血液供應發生障礙引起的心髒病。冠狀動脈受累特點是其內膜有脂質的沉著,複合糖類的積聚,繼而纖維組織增生和鈣沉著,並有動脈中層病變,常導致管腔狹窄或閉塞。本病常伴有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腦力勞動者多見,對人們健康危害大,為老年人主要死因之一。
冠心病的類型
世界衛生組織對冠心病分類如下。
(1)原發性心髒驟停
(2)心絞痛
(3)心肌梗塞
(4)缺血性心髒病中的心力衰竭
(5)心律失常
冠心病的辨證治療
中醫對於冠心病的治療,臨床上根據不同的證候,有各種治法,目前多采用活血化淤、芳香溫通、通陽宣痹、滋陰潛陽、益氣養陰等治療方法。
(1)活血化淤法:此法適用於冠心病屬心血淤阻者,多見胸悶,心痛,疼痛固定,痛如錐刺,舌質紫暗,或舌下有淤點淤斑,脈沉弦或弦澀。采取這種治法,能疏通心脈,消散淤滯,心痛可止。
(2)芳香溫通法:部分病人因寒邪留滯經脈,導致胸陽不足,心陽不宣,心脈痹阻,引發心痛,可用芳香溫通法治療,即所謂“寒則凝,溫則行”,芳香溫通藥辛香走竄,溫陽祛寒,疏通血脈。
(3)通陽宣痹法:胸為“清陽之府”,為陽氣升發之處,心陽充沛則氣機流暢,但當外寒內襲或內有陰寒痰濕時,則胸陽痹阻,氣機不暢而胸悶心痛。臨床上常用此法溫通心陽,宣通脈絡。
(4)滋陰潛陽法:本法適宜於冠心病之心腎陰虛證,症見胸悶且痛,心悸盜汗,心煩不寐,頭暈耳鳴,腰膝酸軟,脈細數或細澀。此法滋養病人心腎之陰而固其本,又鎮潛上浮之陽而祛其標,因而陰陽協調,胸痛可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