酈道元,中國北魏時期的地理學家。他從小就十分熱愛大自然,長大後遊曆了許多名山大川,寫出了地理學名著《水經注》。

酈道元出生於河北涿縣,家境富裕。父親酈範做過將軍,當過青州(在今山東省)刺史,四方做官。從少年時代起,酈道元就跟隨父親,因此增長了不少見識,各地的風土人情深深地吸引了他。他覺得大自然是如此的美好,立誌要遨遊四方。此外,良好的家境為他遊曆大好河山提供了經濟來源。

酈道元十分熱愛讀書,但是他對《四書五經》不感興趣,專愛看一些自然科學方麵的著作,包括一些地理書籍,比如《山海經》、《禹貢》、《漢書地理誌》、《水經》等等。17歲那年,父親請一位朋友帶著酈道元四處遊山玩水,以增長見識。父親的這位朋友地理知識十分豐富,一路上,邊玩邊向酈道元講解有關知識。這次旅行使酈道元的地理知識豐富了許多。當他回過頭來再翻看以前讀過的一些地理書時,發現其中存在許多錯誤。

有一天,酈道元在書房看書,父親走了進來,見他沒有看四書五經,而是在看一些地理方麵的書籍,於是問:

“你長大以後準備幹什麼呢?”

“我現在也不知道將來能幹什麼。”

“你好像很愛看地理方麵的書籍。”

“是的,我對這些書很感興趣。隻可惜這些書中的內容太差了,也很不完備,跟現在的地理情況差別很大。”

“你給我具體說說看。”

於是酈道元便將自己外出旅遊的一些所見所聞,與書本知識結合起來,說出了自己的看法:“我發現古代的地理書過於簡略,而現在的地理書雖然內容詳細一些,可是又沒有充分吸收古書的內容,前後的地理知識不能聯係起來,因而看不出前後地理變遷的情況。有的地方地理變化很大,水係有變化,地名有變化,城市聚落也有變化,可是這些變化在任何一本地理書上都沒有體現出來。”

“你講幾個具體的例子給我聽聽。”父親進一步說道,他對於酈道元的發現很感興趣,為他的勤於思考而感到高興。

“《禹貢》中關於黃河、長江的記載就十分簡略,隻是記下了幾個大的地點,可沿途有什麼支流,有什麼城鎮,有什麼湖泊,有什麼險灘,書中卻沒有任何記載。《漢書·地理誌》中行政區劃比較詳細,但是又缺少山脈、河流的記載。《漢書·溝洫誌》講水利工程很詳細,但對於水係的發源地、流向記載得很少。《水經》中雖然記錄了全國的主要河道,但沒有順序,也不夠係統。從這些書,我看不出一個地區完整的地理概貌,隻能看見某一方麵,太不全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