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徐光啟:中國引進西方科學第一人(1 / 1)

1624年,中國明代的萬曆皇帝收到大臣送給他的一件神奇的寶貝,通過這種寶貝可以將很遠的人看得很近,也可以將很近的人看得很遠。這件寶貝讓皇帝和滿朝的文武大臣感到非常的新奇,他們拿過來瞧了又瞧,誰也不能明白其中的奧妙。這就是當時世界上發明沒有多久的望遠鏡,而獻給皇帝這件寶貝的大臣就是徐光啟。

徐光啟是最早將西方科學知識介紹到中國來的著名科學家,他於1562年出生在一個商人家庭,他出生時家境就已開始日漸衰落。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送他進了私塾,私塾先生整天讓他誦讀四書五經,徐光啟對此厭煩透了,有一次他一生氣就把經書扔進了水缸中。父親為此火冒三丈向他怒吼說:

“你怎麼能這樣不敬先賢的經典呢?”

“我實在是看煩了。”徐光啟說。

“你這個樣子怎麼能科舉中榜呢。”

父親一怒之下就把他關在一間房子中作為懲罰。徐光啟被關在了房中,他看到屋中的書架上有書,隨手翻看起來。他越看越高興,原來這都是一些諸子百家和曆史方麵的書。於是他就經常高興地接受父親的懲罰,以便於能在那間房中翻看自己喜歡看的書。

在讀書之外,他還經常跑到田裏去幫父親幹農活,每次父親都攔著他說:

“你快去讀書吧,這裏也用不著你幫忙。”

徐光啟說:“做農活也是學習,我正好可以調節調節。”

正是從這個時候他開始對農學有了興趣。他經常去田野跟農民了解情況,收集了很多關於農業方麵的知識,這對他以後的科學研究很有好處。

由於他興趣廣泛,厭惡科舉,所以隻考中了秀才,1581年他鄉試不第,就在家鄉教書養家,有時為了糊口,他甚至不遠千裏到外地去教書。

雖然厭惡仕途,但他還是別無選擇,經過了多次的努力,他終於在1604年考中了進士,躋身於仕林,那時他已經43歲了。當時正好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來中國傳教,徐光啟在翰林院供職時認識了利瑪竇。

從此,他開始接觸西方的科學知識,他跟利瑪竇學習天文、數學、曆法、水利等學科。這使徐光啟成為明代少有的學貫古今、兼通中外的科學家,是當時理解西洋文化並掌握西洋文化的第一人。在與利瑪竇相互的交流過程中,徐光啟深切地感到西方的科學對我國非常有用,於是他開始動手翻譯這些科學知識。他的治學範圍很廣泛,包括有數學、天文、曆法、水利、地理、火器製造等各種方麵,著述有60多種。他認識到數學是其他一切自然科學的基礎,所以他和利瑪竇兩人合作共同翻譯了歐幾裏得的六卷《幾何原本》,這也是西方數學在我們國家得以傳播的開始。後來,他還陸續翻譯寫成了《古算器釋》等很多數學著作,從而使得我國傳統的數學取得了非常卓越的成就。

除了翻譯著作,徐光啟還十分注意改進天文觀測的儀器,他曾提議建造三架望遠鏡用於觀測天象,還曾主張用西方的大炮來抵禦清兵。但是這些建議都未能被采納。徐光啟一生最大的成就還是在農業方麵,他總結了我國古代農業的生產經驗,同時吸收了西方的科學技術,編寫成了鴻篇巨著《農政全書》,這是一部關於中國古代農業方麵的百科全書。反映了明代農業的最新發展。書中介紹了農本,水利農器,樹藝蠶桑,種植,牧養等農業的各個方麵。集中和保存了我國古代農業的經驗,受到了世人的高度評價。

徐光啟可以算是我國古代引進西學的第一人,他依靠自己的博學和敏銳,在中國尚未落後於西文太遠的時候就感到了一種危機的存在,他向世人大聲疾呼學習西方文化。但是他的夢想最終也未能成真,他的很多主張並沒有得到當時帝王的采納,這不僅僅是他個人的悲劇,更是一個民族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