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頭狼”任正非(7)(1 / 3)

任正非受毛澤東的影響是深刻的,所以他才會不自覺地模仿毛澤東的言論和表現。但是任正非對毛澤東的模仿不僅僅是表麵的,最重要的是他學到了毛澤東思想的精髓,並把這些經驗運用到華為的企業管理上。從華為的發展來看,任正非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學習不僅是形式上的學習,更重要的是本質上的學習。

17.群眾運動和群眾路線專家

華為是一個善於做群眾工作的企業。群眾路線的含義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實行群眾與領導相結合、一般號召與個別指導相結合,最終達到勝利的目的地。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在長期革命鬥爭中形成了一切為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貫穿毛澤東思想體係的始終。

任正非是“學毛標兵”,因此走群眾路線也成了他領導華為走向成功的一件法寶。任正非曾經在一次總裁辦公會上說道:“毛澤東會打槍嗎?誰見過毛澤東打槍?他要打槍恐怕要打到自己的腳趾頭上。但是毛澤東會發動群眾,會發動幹部。”華為在許多事情上都是發動群眾,走群眾路線。群眾路線的含義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實行群眾與領導相結合、一般號召與個別指導相結合,最終達到勝利的目的地。

1995年,視察過華為的上級領導都稱讚華為的企業文化好,任正非慢慢發現,員工幹部們後來就經常把企業文化掛在口頭上,可企業文化究竟是什麼,他們卻根本說不清楚,因此任正非覺得,隻有把員工和幹部組織起來討論才可能把企業文化變得更清晰。1995年9月,華為公司發起了“華為興亡,我的責任”的企業文化大討論。討論下來,才發現任正非讚同的觀點往往與大多數人的不同,如“有福同享,有難同當”這樣的觀點就被任正非否定,通過這次大討論,華為員工在企業文化的認同方麵取得了較高的一致性。

1996年,華為啟動《華為基本法》大討論。據起草人中國人民大學的教授吳春波回憶說,起草者們在華為調研時,華為的高層每個月都會犧牲兩個周末的上午休息時間來參與討論,有時候甚至停產停工,全公司員工都參加討論會。《華為基本法》完成初稿之後,任正非又發起“群眾運動”,發動所有幹部員工參與討論並提出意見。“基本法”第四討論稿登刊在《華為人》上,任正非要求所有華為員工帶回家讀給家人聽,然後回公司提出建議。這也算是員工工作積極與否的一種表現。

《華為基本法》修改到第八稿的時候終於定稿,前後共進行了十次刪改,從初稿到定稿前後花去了整整三年的時間。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華為基本法》是全體華為員工的共同結晶,是華為走群眾路線的產品。任正非在一次談話中講到,無論如何絕對不會拋棄“基本法”,這是經實踐檢驗的正確法規。

華為的大事件都是由廣大員工一起參加,人數之多,影響之大,令人歎為觀止。2002年7月,當時的華為正處於困難時期,華為財經經營管理部的領導倡議,要求所有總監一級的幹部自願降薪10%。此提議一出,華為公司的各大部門紛紛響應。2003年春天,以任正非、孫亞芳等為首的華為高層和總監級以上的幹部自願降薪10%的454份申請送到了人力資源部。但這次降薪僅限於總監級以上的幹部,技術骨幹和業務專家都不允許參與。這次申請中有92人沒有被批準,在公司渡過難關之後所有人員也恢複到以前的工資。這次集體降薪很容易使人想起1996年市場部的集體大辭職,都是公司掀起的“群眾運動”,對於華為來講,這些事件都具有深遠的意義。

任正非主持會議少不了的就是會後討論與學習。他每發表一次重要的講話,都要在華為公司上下展開聲勢浩大的運動,要求全體員工學習、討論、交流心得,最後還要寫學習體會。有些華為的新員工對這種學習方式非常不適應,有人私下說:“這就像是政治大會,而不像一個企業的學習大會。”

2000年之後,任正非開會的這種模式有所改變,開始向西方先進的管理模式學習。任正非在內部會議上說:“我們要的是變革而不是革命,我們的變革是退一步進兩步。”在變革中任正非處理矛盾的手段顯得更加成熟。華為這一係列改變中惟一不變的是華為的大合唱,但這並不是一種單純的文藝活動,而是一種團隊精神的訓練課。

1996年,當時任國家科委副主任的朱麗華參觀華為,並且與任正非等公司高層進行了交流。會後朱麗華在其他的場合評價說:“任正非是一個企業家而不是一個政治家。”任正非聽到後曾私下表示:“其實我就是一個政治家。”任正非之所以有這樣強烈的自我政治認可感,主要是源於他對毛澤東思想的修習和運用以及他極強政治的敏感度。在熱衷“學習毛澤東思想”的企業家裏麵,他是運用最成功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