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陽斜照,大地金黃,甲光向日,金鱗片片綻開。楊銘站在山頂上,放眼望去,大好河山盡收眼底,不禁感慨萬千,把青龍偃月刀插在地上,刀刃上血跡猶未幹,在殘陽的照射下,泛出一片青紅的油光。後人有詩讚楊銘曰:
暮雲遮天金甲開,長空日照遍地黃。
多嬌江山英雄出,猛虎下山撲天狼。
此時蕭觀音奴正在圍攻澶州城,忽見耶律達真帶著十幾名遼兵狼狽而回,具說大軍受挫,主將陣亡之事,蕭觀音奴大驚,急急撤圍。蕭太後聞知蕭撻凜之死,大哭道:“大勢去矣!”令遼軍退出兩百裏,堅守不出,輟朝五日,命人去和宋真宗和談。話說宋真宗趙恒在宰相寇準等人的陪同下,親自登上澶州北城門,宋軍士氣大振,呼聲十裏外猶可聞,氣勢百倍。當日宋真宗在城樓上接見楊延昭等一幫武將,誇獎他驍勇善戰,重重賞之,楊延昭又引見楊銘,楊銘見那真宗皇帝,隆準龍顏,金盔金甲,果然是天子相貌,氣勢不凡。楊延昭盡說楊銘功勞,宋真宗大為佩服,欲重賞楊銘,並封以官職,楊銘辭道:“草民愚鈍,自在慣了,不願為官,戰事平後乞歸山水。”宋真宗連連惜歎,愈加佩服。楊延昭將宋真宗所賞財物盡皆分給手下軍士。
此後數日,宋軍反守為攻,窮追遼軍,遼軍孤軍深入,四麵受敵,節節敗退,遼軍之敗已成定局。一日,楊延昭等人在帳中商議軍情,討論如何反守為攻,忽有天子使者至,楊延昭接入,使者傳達宋真宗詔書,令楊延昭等部停止追擊,宋遼兩國正在議和。楊延昭聞詔大驚道:“遼軍已是強弩之末,現在不攻,更待何時,若我軍扼守要道,遼軍可圍而殲之,則燕雲十六州可乘勢收回,為何現在又罷兵?”急急上書,具言其利,寇準也力勸宋真宗繼續戰遼,隻可惜宋真宗並沒有采納他們的建議,朝中大臣也畏遼如虎,最後,宋遼雙方幾番磋商,達成協議,簽訂了盟約,史稱“澶淵之盟”。
“澶淵之盟”大概內容如下:宋遼為兄弟之國,遼聖宗年幼,稱宋真宗為兄,後世仍以齒論;宋遼以白溝河為界,雙方撤兵,兩朝沿邊城池,一切如常;宋每年向遼提供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楊延昭及手下眾將聞知,個個拍案而起,怒發衝冠,咬牙切齒,目眥盡裂,楊延昭大怒道:“我軍明明大勝,為何還要向遼繳納歲幣?那些在朝中食肉的官員是幹什麼的?”氣憤至極,拍案不絕,不日,朝中使者來到楊延昭軍中,傳宋真宗旨詔,令楊延昭等不可擅自出兵。又數日,宋真宗大賞眾將,升楊延昭為保州知州兼緣邊都巡檢使,其餘武將也一一升賞,又給楊銘封官,楊銘再次辭去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