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板高出地麵有一尺,三尺見方,縫隙太窄,根本無法用硬物撬動。玄機的軟劍薄如刀片也無法插入。“咋辦,要不砸爛算了!”李貴拿出雙簧棍就要下手。這可是文物,尤其是這樣高超的建築技術,已經升華到藝術的高度,那對研究古代的建築具有不可估量的曆史價值,尤其是600百年後,其價值更是不可估量。我趕緊攔住李貴,看了看撚著胡須沉思的玄機。玄機“啊”了一聲回過神來,“我試一下吧。”玄機俯下身子,耳朵緊緊地貼在石板上,從腰間拿出一個小錘一樣的東西,輕輕的敲擊石板。從邊角敲到中間將石板敲了個遍,然後用力在石板正中一敲。一根碗口粗的石柱彈了出來,石柱非常的圓滑,猶如玉石雕琢的一般,玄機用他那超長的手掌按住石柱慢慢的轉動,同時貼耳在石板上。石柱轉了半圈,石板沒動靜,玄機又反方向轉動石柱,轉到原來的位置又轉了半圈,聽到“咯噔咯噔”的齒輪咬合聲,石板緩緩上浮,最後完全露出了低沿。“好了!”玄機站起來拍打了一下手掌,李貴一哈腰一用力將石板抱了起來。下麵是石柱搭成的支架,石板竟然是被石頭做成的螺栓固定在支架上的,隻是這塊石板的支架四個角已經斷裂,脫離了整個支架。但切口非常的整齊,又好像不是意外斷裂的,這才擺脫了整個支架的舒服彈了出來。其他的石板如法炮製,一塊塊被揭掉了,隻留下石柱做成的框架。支架並不是很高,隻有一丈多。將石柱拆開,露出了下麵的的墓道。方向與剛才出來的墓道一致,當卻是往下走的,兩側同樣是列隊歡迎的壁畫,服飾姿態一致無二,甚至連相貌都沒什麼差別,但是這一條卻寬了許多,足有上麵那一條的兩倍寬,越往前墓道越寬,恰好和上麵的相反,現在的位置應該是上麵的墓道開始變窄的位置,李貴和白起已經走出去很遠,我則仔細的研究者每一塊壁畫,希望能夠通過壁畫上的人物服飾形態尋找到墓主人身份的蛛絲馬跡。
玄機和我一樣對壁畫有著濃厚的興趣,仔細的分析者每一個疑點。突然我看到一副壁畫上有一副抗洪的壁畫。壁畫上的人物身形偉岸,他身後人物是一群老百姓打扮,揮舞著工具的好像是在修築河堤。是我驚訝的是主人公肩上的鏟,酷似鏟形幣的形狀。在我的印象中隻有大禹治水的圖畫中出現過這樣的工具,但大多數工具還是一些石器和木器。向主人公手裏的鏟應該是比較稀少的。人物的對麵是河流的水紋,表明了他們的確是在治水。古時候水是一大災患,治水是曆朝曆代的頭等大事。我將這幅畫指給玄機看,玄機驚訝道:“禹帝,是禹帝,你看這裝扮,這工具,至於那個時代的人才會使用這樣的工具,還有這裏!這是一種青銅器,正是堯舜禹時代的器形!”玄機指著一個水罐一樣的圖案喊道:“這個墓穴難道是傳說中的三帝墓?太不可思議了!能夠見到此墓死而無憾!”我驚訝的看著玄機說道:“沒有這麼誇張吧!不就是一座墓嗎?”
“特使大人你可能不知道,三帝墓並非三帝所建,你也知道堯舜禹乃是有道真君,生活與百姓無異,一聲崇尚簡樸,斷然不會建造如此華麗的大墓,乃是大禹的兒子啟所建。啟是殺死大禹的另一個兒子益建立的夏朝,拋棄了禪讓製開創了王朝世襲製。並稱他的權位是“恭行天”的,這便是幾百年後周朝天子論的雛形。為了鞏固後世的權位,為堯舜禹合建了這座豪華的大墓,據說原本是要一人一個的,可是由於連年的部落征戰,建三個畢竟有點力不從心,於是幹脆來了個合葬。根據秘密的資料記載,三帝都是包骨真身,沒有棺槨,後來的商湯為了能夠讓自己的權位千秋萬代,四處打探三帝墓的位置,並將自己的墓葬建在了三帝墓的上麵,風水固然是一說,關鍵是要壓製夏朝的龍脈,從源頭上為商朝大業的穩固做最後的努力。所以夏帝啟為了省事建了三帝墓,也為商湯壓製夏朝,防止夏朝複辟提供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