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艦隊總司令喬奇緊緊的盯著眼前的巨大屏幕。
這首指揮艦是一個龐然大物,它渾身散發著冷冷的銀灰色光芒,足有10000米長,中間最大寬度超過5000米,巨大的船體就如同一座漂浮於太空中的城市。位於底部和尾部的核動力源外罩泛著幽藍色的光亮。如果有人能在太空中看見它,就會發現它散發出來的那種巨大的壓迫感仿佛要將空間都壓塌。指揮艦的左右兩側機身位置以及艦的頂部,則是巨大的激光能量炮,炮口的直徑達到誇張的300米,炮身連著的巨型激光發生器讓人毫不懷疑,這樣的激光炮其威力可以輕而易舉的洞穿小行星。在巨型激光能量炮的周圍,則布滿了大大小小的各式防衛炮火以及各種偵察射電鏡。
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的最強太空戰艦。它靜靜的懸停在地球的這顆衛星---月球的陰影後麵。太陽的光輝被月球所阻擋,指揮艦就如同伏在黑暗中的猛獸,等待著它的獵物到就會猛然撲出將之撕碎。
在它的兩翼大約10公裏,各有兩艘副艦。副艦體積也有指揮艦的2/3大小。
在五艘巨艦的後麵50公裏,懸停著100艘太空戰艦。這些戰艦僅僅比副艦略小。這就是人類的全部太空力量了。全人類傾力備戰,所有的武器都是最先進的,都是曾經以太空隕石、小行星作為標靶驗證過的太空殺器。
這裏是整個人類聯邦的總統簽署的一級戰爭令:距離地球30萬公裏的月球,背靠月球作為戰場。
成,此戰即是整個人族太空戰爭的踏腳石,真正踏上太空爭霸的路程;敗,人類就會淪為犧牲品,或是成為宇宙物種研究的實驗品而遭到滅族,又或者成為太空奴隸,家園破滅淪為商品。
這是研究院對宇宙戰爭的最新研究結論。10年前發射的星係探測器通過光速傳輸回來,在遠望星係拍攝到的太空戰爭的照片,研究院得出以上結論。
人類聯邦已經準備了10年了,在這10年中,與太空飛行、宇宙戰爭相關的科技得到飛速發展。但整個社會獲知宇宙戰爭機密的階層,都彌漫著一層陰影。從拍攝到的戰爭場景分析,本種族文明的落後程度與觀察到的太空種族之間的差距巨大得讓人絕望。
隻有在這顆天然衛星後麵布置的涅槃計劃,或者有可能扭轉戰局。當敵人遠在一光年外,戰略研究院的天眼探測儀就已經發現對方星際艦隊的行蹤了,並通過並網了所有的超級計算機計算出了對方艦隊出現後的最佳阻擊點。加上母星與衛星的轉動軌跡,會在預定的時刻,敵人的艦隊將出現在行星的正麵,這樣聯邦艦隊就能夠依托這顆家園星球的天然衛星作為掩護,在幾近真空中的太空裏多了一睹掩體。
一個直徑3000多公裏的掩體,或者會是這場戰爭的關鍵。可是,對方的科技水平遠高於聯邦,這樣的算計,究竟是否隻是一個自掘墳墓的舉動?
這個問題就是喬奇的焦慮所在。作為艦隊的最高指揮官,他忽然有一種非常疲憊的感覺。似乎整個人類種族的命運,不,不單單是人類,甚至是地球上動植物的命運,都壓在他身上,這種既無形又無比沉重的重壓,如果不是他這樣曾經指揮過大型戰爭的堅毅軍人,早就被壓垮了。
喬奇再看了一眼指揮室的巨大屏幕,屏幕上除了珍珠般的星星,就是荒涼的宇宙空間,他既沒有看見艦隊,也沒有發現任何的危險。但是超級計算機的演算結果,2年多前距離還在一光年以外的敵人太空艦隊,將會在即將到來的48小時內到達預定戰場。那是超級計算機群通過對敵方艦隊的躍遷路徑分析得出的結論。策略院的科學家們都大惑不解,難道對方的文明已經找到了在太空中半光速旅行的方法了嗎?
隻是被天眼探測儀捕捉到的艦隊行進速度,卻絕對沒有達到光速的可能,敵人是通過躍遷的方式前進的,一段旅程的飛行以後艦隊會突然消失,然後再次出現的距離,卻是堪比半光速。
於是科學家們推測,敵對文明一定掌握了某種方法,可以不需要達到半光速,但卻可以在整個旅程中實現半光速的效果。按照推測,這種太空旅行的方式,應該是需要一段浮現飛行的時間蓄積能量,然後進行潛伏躍遷的。而對方能被捕捉到的浮現飛行速度:每秒1000公裏,整整是己方飛船的2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