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蕭靈均(1 / 2)

初春的青州,殘雪寥寥無幾。城兒河沿岸的柳條擠出翠綠的芽頭兒。屋外的喜鵲張著褐色的嘴又蹦又跳。一切的光景都昭示著青州的春天到了。

“二月二,農桑節”,上古聖賢堯王的誕辰。大華朝最重要的幾個節日,在這天各州府的主管祭祀們將帶領州府官員、名門鄉紳、學究秀才開展祭祖拜賢活動。

不要以為這活動是做樣子,各州府官員可是把這當成教化轄內百姓重要大事。當然這個重要指導綱領也是朝廷聖人重點下發的,用聖上的話來說“大華立朝不足半個甲子正值一地運,前朝殺虐滋生的罡氣未除,理應祭天拜祖以便安撫民意休養生息。”而此舉被諸多當朝重臣尤為推崇。

各州縣鴻儒聽此政令皆是對天興歎“聖人尊儒崇尚禮法,治下百姓安居樂業,乃是黎民蒼生之福”。至此之後各地大肆興建學堂以大散禮育教化平民,同時先賢祭祖的活動也被重視起來。

青州府下轄的渤海縣,城東有一戶三進的老宅置於桃花深處。潺潺流水、青柳小橋、綠水白鵝,把小院映襯的別樣恬靜祥和。小院東坡一處大槐樹下,一位十六七的少年赤著上身,身子弓成蝦子狀,雙手緊握一個石墩的把手向上用力。看這地上石墩的大小少說百十來斤,而少年六尺上下身高骨瘦如柴,雖緊咬牙關突睜二目,可手中石墩卻未見動了一絲。

幾個挎著籃子的洗衣婦人在此經過,都是抬著衣袖佯裝羞澀,看著是掩臉疾走口中怒罵,可實際上卻是藏在袖子下的眼睛瞄了又瞄。其實這也不奇怪,雖然少年此時齜牙咧嘴但難掩其出眾的外表。略顯青澀的臉上劍眉星目、神儀明秀、真是一派氣宇軒昂。不過他此時可沒什麼儀表可言,真當是一隻成了精的猢猻,麵色臧紅的與石墩較勁可它卻還是穩如泰山。

“公子,別作怪了!辰時將到,再胡鬧下去必定會誤了祭奠大事的。”一位管家模樣的老者焦急的在一邊勸解道。

“哇啊啊~”

這番話使得少年手上的力道卸了卸,在此空當幾滴汗水趕緊順著他的臉頰滑下去。不過,這小子顯然是不想順從,大吼幾聲助威後又是倔強的較起勁來。看到這老管家無可奈何的跺了跺腳,如果放在平時他也就隨著公子的性子去了。畢竟在他心裏自己是個“下人”不該拿這個語氣說公子。尤其老爺夫人還仙逝了,他更不應該如此語氣的威脅公子。

可今天的情況卻著實特殊。前些時日剛把攢了半年的十兩碎銀交給張學究當學費,今天卻妄置師命擅自遲到誤了祭祀大事,如若學究怪罪下來公子豈不是誤了前程?這個世道沒人會否認讀書的重要性,這是門檻最低踏上宦途的方式。

今天正是公子病好去去見張學究的第一天,同時也是祭拜先賢的重要日子。為了有個好印象,主仆二人一大早就準備得當出發了。可哪成想到這剛一出家門,公子就像是範了失心瘋似的,脫了儒袍跑去和門前的大石疙瘩較勁。

這走把式賣藝的閑人也是缺德,偏偏把這麼大個的石碾子隨意扔在這裏。眼瞧著辰時四刻將到,祭祖儀式定會如期開始,公子卻還再在這搬石頭胡鬧。若是張學究見公子未準時道來,豈不是會留個怠慢不重師囑的印象。想到這蕭管家急的滿頭是汗來回踱步。

這也不怪蕭管家害怕,此時代正是大華朝立朝初年。入宦為官除了世家壟斷的世官製與名望官紳推薦的征辟製外,就隻有前朝遺留下來的科舉製。縱觀在朝為官者多是世家人士,就算平民出身被征辟製選中人才,或多或少也與世家互通有無千絲萬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