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意外使21歲的霍金陷入了絕望的深淵。但他馬上又振作起來。他一遍又一遍地對自己說:不能這樣去等死,不,絕對不能!
霍金以頑強的意誌繼續去完成學業。1965年,他終於勝利完成了博士論文答辯,並獲準留校工作。但病魔並沒有就此放過他。1970年,他坐到了輪椅上,再也沒有站起來。1974年以後,他連吃飯都得別人來喂了。1983年以來,他連聲音都發不出了,徹底失去了講話的能力。他全身癱瘓,隻有幾根手指能自由活動。麵對這樣的局麵,霍金還暗自慶幸,他的大腦還活著!“隻要大腦還活著,我就沒有理由去停止科學研究工作!”這是霍金通過鍵盤發出的驚人之語。
在病床上、輪椅上,霍金仍然在進行科學研究工作。為了解決他工作和生活不便的問題,人們為他設計了一台專門的機器來替代翻書。他閱讀資料時,助手就把資料一頁頁挨著擺在一張大辦公桌上,他驅動輪椅從桌前緩緩行進,慢慢地閱讀。他不能寫字,也不能講話,專家為他設計了一台專用的微型電腦和一台語言合成器,裝在他輪椅的扶手上。他利用僅能活動的幾根手指操縱鼠標器,從電腦中選擇詞彙,組成句子,通過語言合成器發出聲音與人們進行交流。就是在這樣艱難的情況下,霍金以頑強的意誌每天進行著科學研究,並成為一名世界著名的科學家。
黑洞蒸發理論是霍金一生中最重要的成就。以前的理論認為,黑洞是宇宙中特殊的天體,它的萬有引力如此之大,甚至連光線都沒辦法從裏麵逃脫出來,也就是說,黑洞是“隻進不出”的,它吸收一切物質,包括光線,沒有任何物質能夠從裏麵逃逸出來。霍金經過認真的思考後得出結論:黑洞並不完全是黑的,它也能“蒸發”出粒子。黑洞不斷“蒸發”,質量逐漸減小,最後以大爆炸而告終。霍金的導師鄧尼斯·西阿瑪這樣評價他的發現:“僅黑洞蒸發理論,就可以使史蒂芬·霍金流芳百世!”
霍金還把量子力學理論應用到宇宙學的研究中,創立了新的宇宙起源模型——一個封閉的無邊界的、有限的、四維時空的宇宙模型。
霍金還創造了一項世界吉尼斯紀錄,他的科普名著《時間簡史》,1988年4月出版後發行量達到2500萬冊,長期位於世界暢銷書榜首。
醫生當年的預言並沒有變為現實。許多年過去了,史蒂芬·霍金還好好地活著,他將不僅以其偉大的科學成就流芳百世,更以他頑強不屈的意誌永遠激勵著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