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田中角榮: 勇敢與魄力兼具的“庶民首相”(1 / 2)

日本前首相、著名政治家田中角榮就是這樣一位佼佼者。在他那七十多年的人生之旅中,充滿著奮進的足跡。

沒有高貴的身份,沒有顯赫的家族。田中角榮,1918年5月4日誕生於日本新瀉縣刈羽郡二田村的一個牛馬商家庭。

1939年3月,田中應征入伍,在侵華日軍盛岡第三騎兵旅二十四團一連服役。1941年田中病愈退役,回到了闊別兩年半的故鄉,在家住了三天,又回到東京,重操舊業,並且擴大了事務所的規模。1943年,田中將事務所改組為“田中土建公司”。作為經理的田中幹勁十足,每天早出晚歸,甚至親自上工地杠木料。在他的影響下,職員們都十分賣力。公司業務迅速發展,一躍而居全國五十家(建築)公司之列。戰後,東京房地產生意興隆,田中更是精於此道,大發其財,成為知名度很高的企業家。

1946年1月,田中為準備競選回到了家鄉新瀉,請求恩師草間先生指教。當地有包括田中在內的四人參加競選。多年離開家鄉的田中,知名度甚低,在本地是一個連姓名都沒有聽說過的青年。他的競選中落敗。

在第二年舉行的日本戰後第二次大選中,28歲的田中角榮終於當選。此後,田中連續16次當選。

當選為眾議員之後的田中,開始了向政治家目標邁進的曆程。1948年,田中擔任自由黨新瀉縣支部幹事長,並出任政府法務省政務次官,跨入了東京這個首都政壇的大門。1954年,36歲的田中出任自由黨副幹事長,以黨的主要領導成員的身份活躍於政界。第二年,田中在當選為眾議院商工委員長之後,他就在草間、金井兩位先生麵前表白:如果繼續做眾議員,我決不做一個普通的議員。

1957年,田中出任岸信介內閣的郵政大臣,這是他政治生涯的一個轉折點。在任內,田中的幾個魄力之舉,讓人感覺到他是一個政壇強人。一是對參加當年日本春季鬥爭中多達十分之一的郵電工會會員的不同處分,二是果斷地處理了86個公司153個局提出申請開設民營廣播電台的報告,隻批準了39家。

1961年,43歲的田中出任自民黨政調會長,如此年輕就擔任黨內要職,這是沒有先例的。翌年,田中又擔任池田內閣的大藏大臣,和大平正芳一起,成為池田的左右手。1965年,田中登上了自民黨幹事長的交椅,成為執政黨內有名的實權人物。他盡管年輕,但他在黨內的威望是眾所周知的,他多次充當黨內權力鬥爭的調解人,有時甚至在黨內元老和首相之間充當仲裁者。並不是田中沒有想當總裁、首相的宏願,而是他心理明白;在目前黨內頻繁的權力鬥爭過程中,自己的資曆還不足。水到渠成總比急於求成好得多。正如他自己經常警戒自己的口頭禪:“首相、總裁這個職位,必須經過黨的推薦,並不是誰想要就可以要得到的。”

到20世紀70年代初,佐藤的內外政策愈來愈不得人心。1972年7月,佐藤內閣終於在國內外的一片譴責聲中倒台了。在隨後舉行的自民黨總裁選舉中,54歲的田中角榮擊敗福田糾夫當選為總裁,隨即出任首相組閣,成為日本戰後最年輕的首相。此後,日本政治開始了一個大變化的田中時期。

新首相給人的總的印象是:精於謀算,辦事果斷。上台後支持率高達61%。很快,田中對日本內外政策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在內政方麵,倡導“日本列島改造論”,提出了以開發為主導的經濟增長政策。在外交上,實行和睦、平衡政策。一方麵確認日美之間“不可動搖的友好關係”,出訪英、法、聯邦德國,加強同西方營壘的合作關係。另一方麵,田中於1973年率政府代表團訪蘇,發表日蘇聯合聲明,間接明確了日蘇間存在的領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