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方貞子,1927年9月16日出生在日本東京麻布一外交世家。她的外祖父名叫芳澤謙吉,曾是二戰前日本駐法國大使,後來擔任過日本外相。父親中村豐一曾是日本駐芬蘭公使,伯父井口貞夫是駐美國大使,曾祖父犬養毅是原日本總理大臣。
1990年年底,時任聯合國秘書長的德奎利亞爾直接給緒方貞子打電話,請她自1991年1月起出任聯合國難民事務高專之職。
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公署(UNHCR)成立於1951年。最初是一個隻有23名職員,年預算不足500萬美元的很小的國際組織,其職責主要是援助自當時東歐社會主義國家逃出的難民。
緒方是在冷戰結束這樣一個特殊的形勢下就任高級專員的。她原以為冷戰結束後難民問題會很快得到解決,但她萬萬沒有想到,一千就是三期,連續十年。這在她前七任的高級專員中是完全沒有先例的。
在這十年裏,她憑著僅僅1.5米高的矮小身軀,卻穿著重15公斤的防彈背心,從一個學者變為一個徹底的“現場主義”者。她一年中有一半以上時間在難民現場,如本周在日內瓦,下周就到了伊朗,再下周又到了盧旺達,馬不停蹄地四處奔波。據統計,她前三年就繞地球走了四圈半。可以說,她走遍了所有的難民地帶,從歐洲到亞洲,到非洲,再到中美洲,凡有難民的地方,就有她的足跡。每到一地,她都要視察難民營、培訓中心,還要與政府當局、與對立的雙方,有的還要與軍隊進行談判,日程一個接一個。
在擔任聯合國難民事務高專的十年裏,緒方根據實際情況,突破了不少過去支援救濟難民的老框框,開展了一係列開拓性工作。如不是在本國外,而是在本國內設置安全地帶,建立難民營,先把他們保護起來,然後實施救援,以減少難民在體力和精力方麵的消耗。這在伊拉克和索馬裏都實行過。當時雖遭到難民署不少人的強烈反對,但緒方根據實際,力排眾議,毅然決然地決定采取上述救援辦法。她認為做法雖有改變,但基本原則是一樣的,不是坐視以待,而是積極主動、爭取時間,即想方設法保護難民,確保他們的生命安全。
在柬埔寨,她努力創造了一種新的難民處理模式,即在一段時間內派出聯合國維和部隊進行統治,在此過程中,大力開展各方麵的工作,逐步遣返、安置難民。采用這一辦法,遣返了柬埔寨難民40萬人。
此外,利用尚未停戰的戰鬥間隙,采用空運手段向薩拉熱窩市民運送救濟物資,也是過去不曾有過的。因為當時薩拉熱窩被重重圍困,完全陷於孤立狀態,市民困在家中無法外出購買糧食,而且也根本無糧可買,一時成為“國內難民”,惟有依靠國際保護和援助,否則他們就無法生存。當然,在此過程中,曾發生過緒方在一怒之下做出過暫時停止空運物資的決定,一時成為震動聯合國的一大事件。但回過頭來看,當時緒方做出這一決定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接受援助一方的穆斯林人為了向世界表明他們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以及為了對塞爾維亞人進行譴責和施壓,關閉了從機場到市內的通道,使援助無法進行。很顯然,這一行動帶有強烈的政治色彩,而按規定,人道主義援助是絕不允許被政治利用的,因而才發生了這一事件。此後幾天,當穆斯林人方麵宣布停止抵製後,緒方立即指示,馬上恢複了空運,從此事件中可以看出,緒方是一個敢作敢為的女性,被人們譽為“行動的高專”是完全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