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勒內·笛卡爾

出生地:法國拉埃鎮

生卒年:1596—1650年

曆史評價LiShiPingJia

笛卡爾是哲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生理學家。是歐洲近代哲學的奠基人之一,黑格爾稱他為“現代哲學之父”。

勒內·笛卡爾於1596年3月31日生於法國西部圖蘭省和布瓦杜省交界處的拉埃鎮(今名勒內·笛卡爾鎮)的一個資產階級化的貴族家庭。他父親是布列塔尼省的地方議會的參議員。同時也是地方法院的法官,笛卡爾在豪華的生活中無憂無慮地度過了童年。他幼年體弱多病,母親病故後就一直由一位保姆照看。他對周圍的事物充滿了好奇,父親見他頗有哲學家的氣質,親昵地稱他為“小哲學家”。

17世紀的西歐形勢正處於封建社會製度開始崩潰,而新興的資本主義社會製度正在萌芽的時代,近代科學正在興起,天啟神學已經解釋不了自然科學的成果,壟斷整個中世紀思想的經院哲學已經成為令人厭惡的東西。所有這些都在青年笛卡爾身上發生巨大的影響。

相關鏈接

形而上學

歐洲語言中的“形而上學”來自希臘語,如英語的“metaphysics”。這一詞原是古希臘羅德島的哲學教師安德羅尼柯給亞裏士多德的一部著作起的名稱,意思是“物理學之後”。

形而上學也叫“第一哲學”,中文譯名“形而上學”取自《易經》中“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一語。通俗的講,形而上學有兩種意思。一是指用孤立、靜止、片麵、表麵的觀點去看待事物。二是指研究單憑直覺(超經驗)來判斷事物的哲學。有時也指研究哲學的本體論。

近代以來,隨著科學理性在人文領域中的強勁蔓延,傳統形而上學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然而,從形而上學發展的曆史過程來看,實際上存在著三種形態的形而上學:宇宙本體論、範疇本體論和意義本體論。科學理性所拒斥的實則主要是基於思辨虛構的宇宙本體論。在後形而上學時代,就意義本體論而言,形而上學沒有終結,也不會終結。

父親希望笛卡爾將來能夠成為一名神學家,於是在他8歲時,便將他送到法國國王亨利第四創立並由耶穌會神父們經辦的歐洲當時最有名的學校之一——拉夫賴公學,校方為照顧他的孱弱的身體,特許他可以不必受校規的約束,早晨不必到學校上課,可以在床上讀書。因此,他從小養成了喜歡安靜,善於思考的習慣。在那裏學習拉丁文、希臘文、詩學、物理學、數學、邏輯學、道德學、形而上學等等課程。打下了牢固的數學基礎和天文學基礎。當然,在宗教信仰的教育方麵,耶穌會神父們對他也從來沒有放鬆過,而他一生也始終不渝地以一個忠實的天主教徒自居,即使在他後來長期居住在新教國家荷蘭,他也非常驕傲地自稱“我是天主教徒,身上流著法國人的血”。

1613年進入波瓦蒂埃大學,1616年畢業,獲得法律學學位。由於家庭富有,不需要他開業作律師,同時由於他對經院哲學和神學的反感。他雖然學了很多書本知識,但不滿足,他要走出去學學“世界這一本大書”。機緣湊巧,正值尼德蘭北部的幾個省(即荷蘭)聯合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戰爭爆發。法國是荷蘭的同盟國,同盟軍由莫裏思·德納索親王率領。1618年,22歲的笛卡爾和當時許多貴族青年一樣,帶著一個仆人,自費到荷蘭從軍,當了一名軍官。1619年笛卡爾脫離了新教徒德納索的軍隊,又參加了巴伐利亞公爵的天主教軍團攻打波希米亞國王的戰爭。他好像並沒有實地作戰過,不過借從軍的機會走了很多地方。脫離軍隊後,他又到處旅行,幾乎走遍了當時包括捷克斯洛伐克在內的全部德國。他到過匈牙利、奧地利、波希米亞、丹麥、英國,後來又到瑞士、意大利、荷蘭。

這期間有幾次經曆對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旅行中,他結識了很多著名的科學家,這些科學家都給過他很多啟示和幫助。一次,笛卡爾在街上散步,偶然間看到了一張數學題懸賞的啟事。兩天後,笛卡爾竟然把那個問題解答出來了,引起了著名學者皮克曼的注意。皮克曼向笛卡爾介紹了數學的最新發展,給了他許多有待研究的問題。這對他後來建立解析幾何學產生很大影響。與皮克曼的交往,使笛卡爾對自己的數學和科學能力有了較充分的認識,他開始認真探尋是否存在一種類似於數學的、具有普遍使用性的方法,以期獲取真正的知識。據說,笛卡爾曾在一個晚上做了三個奇特的夢。第一個夢是,笛卡爾被風暴吹到一個風力吹不到的地方;第二個夢是他得到了打開自然寶庫的鑰匙;第三個夢是他開辟了通向真正知識的道路。這三個奇特的夢增強了他創立新學說的信心。這一天是笛卡爾思想上的一個轉折點,有些學者也把這一天定為解析幾何的誕生日。然而長期的軍旅生活使笛卡爾感到疲憊,他於1621年回國,時值法國內亂,於是他去荷蘭、瑞士、意大利等地旅行。1625年返回巴黎,開始致力於科學研究活動。為了獲得良好的條件,1628年起到社會比較安定,思想比較自由的荷蘭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