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伯特蘭·羅素
出生地:英國莫矛斯郡特雷萊克
生卒年:1872—1970年
曆史評價LiShiPingJia
英國哲學家、數學家、社會學家,也是本世紀西方最著名、影響最大的學者和社會活動家。在其漫長的一生中,完成了40餘部著作,涉及哲學、數學、科學、論理學、社會學、教育、曆史、宗教及政治等各個領域,對西方哲學產生了深刻影響。
羅素出生於英國威爾士莫矛斯郡特雷萊克的一個貴族家庭,祖父約翰·羅素勳爵在1840年代曾兩次出任英國首相,父親安伯雷子爵在當時是一名極端開放的無神論者,甚至允許自己的妻子與孩子的家庭教師發生關係。羅素的母親也出生貴族,她在羅素2歲時便去世了,2年後,羅素的父親也去世。羅素是這個輝格黨家庭的第二個兒子,他的教父是哲學家約翰·斯圖亞特·彌爾。在雙親去世後,羅素和他的哥哥富蘭克·羅素(未來的羅素勳爵二世)就由祖父母撫養長大。與當時其他上流社會的子女一樣,羅素由家庭教師專門教授。羅素17歲時認識了美國人阿莉絲·皮爾索爾·史密斯,很快便愛上了這位姑娘,兩人在1894年結婚。這段婚姻在1911年宣告結束,主要是因為羅素的不專情。他和包括奧特林·莫瑞爾夫人在內的多人都曾有過親密接觸。
1890年羅素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學習哲學、邏輯學和數,1908年成為學院的研究員並獲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成員。1920年羅素訪問俄國和中國,並在北京講學一年。1921年,羅素與前妻離婚後與勃拉克結婚,他們育有兩個孩子。這期間羅素已經因為參與反戰活動而被校方開除,他通過出版各種有關物理、倫理、教育方麵的書籍謀生。1927年夫婦倆人共同建立了一所教育實驗學校皮肯·希爾學校。1931年羅素的哥哥去世,羅素繼承爵位,成為羅素勳爵三世。但是他很少在公開場合這麼稱呼自己,或被別人這樣稱呼。羅素和勃拉克很快因他與一個美國記者的一段婚外情而告終。1936年羅素再與一名牛津大學學生斯彭斯結婚,他們最初是在1930年認識的。兩人也生有一個兒子康拉德。1939年羅素搬到美國,到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講學,並很快被任命為紐約城市大學教授。但是當這個消息一曝光,地方法院就取消了他的教授資格,認為他在道德上無法勝任教授一職。他在1944年回到英國,並重新執教於三一學院。1952年羅素再度離婚,和一名美國的英語教授結婚。1960年代羅素出版了自己的三卷自傳,並曾參加了肯尼迪遇刺事件的調查。1970年去世,骨灰被撒在威爾士的群山之中,他的爵位由其與多拉的兒子約翰·康拠德·羅素繼承,為羅素勳爵四世。
相關鏈接
羅素悖論
一天,薩維爾村理發師掛出了一塊招牌:“村裏所有不自己理發的男人都由我給他們理發,我也隻給這些人理發。”於是有人問他:“您的頭發由誰理呢”理發師頓時啞口無言。
首先,若理發師給自己理發,那他就是一個“自己理發的人”,依其誓言“他不給自己理發”;其次,若“他不給自己理發”,依其誓言,他就必須“給自己理發”。這是一個著名的悖論,稱為“羅素悖論”。這是由英國哲學家羅素提出來的,他把關於集合論的一個著名悖論用故事通俗地表述出來。
1874年,德國數學家康托爾創立了集合論,很快滲透到大部分數學分支,成為它們的基礎。到19世紀末,全部數學幾乎都建立在集合論的基礎之上了。就在這時,集合論中接連出現了一些自相矛盾的結果,特別是1902年羅素提出的理發師故事反映的悖論,它極為簡單、明確、通俗。於是,數學的基礎被動搖了,這就是所謂的第三次“數學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