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初入城國(1 / 3)

特別說明

因為本人曆史嚴重欠缺,隻得架空,況且架空的背景下,會使創作自由度增大許多。因為本人文學欠缺,小說文字更偏大眾化,但我想網絡小說本就是大眾化的。小說中處處俊男美女的確是一大詬病,但有時為了增加效果,也不得不如此,本人盡量用接近真實的寫法,描繪一個天下,一個江湖,一個塵世。聽聞傳統武俠小說已到了窮途末路,但我想在武俠的世界中,總有另一片天地。小說名字並無別意,傳炎帝神農氏“始嚐百草,始有醫藥”。故有“百草堂”。小說中隻因百草堂住著一個大夫,閑暇時寫了些東西,故作“百草堂錄”。

第一節

夏秋交替時節,天陰晴不定,漠城通往城國的路還是無聲無息的平靜。

天下分四而立,分別為龍國,城國,鳳女國,巫國。

漠城地屬龍國,雖說是一座城,但除了少有的幾個村寨,便是一望無際的沙漠。沙漠裏的生活狀況向來不好,所以少有人朝漠城走動,漠城裏也隻有為數不多的幾個商人到城國地界做買賣,因而這條路總是無聲無息的。

但現在這路上正有一輛馬車,這馬車看起來就和路一樣寬,並不是因為馬車寬大,而是因為這路的寬度就隻容得下一輛馬車,除了這黑馬馬蹄落地的聲音,還有車身擦過路兩邊雜草的聲音。

駕車的是一位十五六歲的少年,這少年穿著一身淺灰色布衣,生得眉清目秀,烏黑的頭發還不及背脊,但你可以一眼看出他是在沙漠中長大的孩子,他稚嫩的臉龐上還帶著風沙的氣息,這讓他本就俊氣的臉顯得更好看。說是駕車,倒不如說搭車,因為這少年並沒有坐在車夫的位置,也沒有騎在馬上,而是盤坐在馬車頂上,雙手抱胸,眼睛東張西望,像是一個剛出家門的孩子,要把門外的東西瞧個遍。大概是覺得馬車頂上要高一些,視野更廣一些,所以坐到車頂上來。但他這個坐法,實為不妥,因為這馬車頂本就是拱形,在上麵本就容易坐不住,馬車在路上較為顛簸,容易身體不穩定而從車上摔下來。但看他穩穩地坐在車頂上,身體一點也不隨馬車搖擺,好像是被固定一樣,隻是腦袋左右轉動,自顧自地觀望別處,任憑這路如何不堪,這馬車如何搖晃,也不為所動,因而他這坐法應是故意為之。

這少年以及這馬這車,從漠城行至此已有兩月,再有半日的路程,他便能到城國的地界。

城國與龍國罷兵共和已有五十年之久。天下四國中,實力最強的便是龍國和城國,在五十年前,這兩國可謂常年交戰,兩國邊界也是常年兵荒馬亂。但自從龍國國君和城國國君在五十年前突然消失後,兩國新國君繼位以來,為了不使生靈塗炭,一直都是謀和不戰,所以兩國邊界百姓才得以相安無事。

城國一共有一百零二城,在四國中麵積居第二。四國之中,城國經濟最為發達,一半以上的地方都是一片繁榮之景。

肅城便是那一半以上中的一城。這裏的街道用青石板鋪,街寬可以五輛馬車同行,街上的門窗皆為上等的好木材,各種商店貨鋪客棧茶樓也是一應俱全,當然這街上也不缺風花酒月之所,尋歡作樂之鄉。

這少年當然不會去這風月場所,即使他有尋歡之心,也無作樂之錢,他身上的銀子不多,吃霸王餐這類的事他也是決計不會做的。

好在這裏一般的店也不少。這少年便走到一家“悅同客棧”,將馬車停在街旁,這馬也很聽話,就站在街邊動也不動。少年進店,四處張望一番,這大概是他見過的最大的客棧了,漠城的客棧隻不過是用幾根木頭做成的,可這客棧在這肅城實在是最平常不過了。店裏吃飯的人很多,這少年還沒有看夠,店小二就過來招呼他到空位坐下,笑嗬嗬問道:“客官是吃飯啊還是住店呀?”

少年想了一下,道:“吃飯要多少錢?”

店小二還是帶著笑,道:“這看您要吃什麼了,您要吃酒肉,就貴,要吃素菜,就便宜。”

少年道:“這肉要多少錢?”

店小二道:“豬肉一斤一錢,羊肉一斤三錢,牛肉一斤五錢。”

少年又問:“素菜要多少錢?”

店小二道:“素菜有五文一盤,也有十文一盤,也有十五文一盤,菜不同,價格就不同。”

少年又問道:“住店多少錢?”

店小二道:“住一晚六十文,住兩晚一百文,兩天以上每晚四十文。”

少年沒有說話,他在算數。

店小二看他不語,道:“客官問完了,可想好要吃什麼了嗎?”

少年搖搖頭道:“非但沒有,反而更難想了。”

店小二道:“客官可是在想要怎麼安排才能吃得好一點,又花錢少一點?”

少年也不奇怪,問道:“你怎麼知道?”

店小二道:“我在這店裏做了十幾年,這店裏來了形形色色不少的客人,他們在吃飯住店這一方麵想些什麼,我約摸還是看得出一些。”

這話並沒有什麼對錯,但這少年卻頗有興趣,問道:“那你看我是哪一種形色的人啊?”

這店小二不慌不忙,道:“客官的頭發有些幹燥,衣服上有許多種不同野草的味道,鞋子上有各種顏色不一的泥土,想必是從遠方而來,趕了很長時間的路,久趕路未吃得正餐,所以又想好吃一頓,吃飯時問得清清楚楚,想必盤纏也不太多。”店小二也在一旁坐下來,繼續道:“所以我才說客官是在想吃得好一點,又花錢少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