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蒙好友抬愛,推薦我寫一本心理學科普的書,希望能通俗易懂地寫一寫生活中常見場景裏的心理學。於是,在朋友鼓勵下我就動了嚐試一下的心思。

本來心理學是讓人們生活變得簡單的學問,是讓人們生活變得輕鬆的學問,可是把這門學問描述清楚,能夠讓人們簡單易學、輕鬆應用實在困難,這麼大一個精奧的問題之下,實在難以找到下手之處,似乎隨便都能講點兒什麼,可是想說清問題還是讓人犯難。好在好友頗懂得寫作之道,明白提綱挈領之理,遂出主意給我,讓我抽取幾個生活視角,選取典型場景加以描述以啟迪人們學習。於是我經過反複思考擬了一個提綱,沒想到很快得到支持和鼓勵,接著就開始了我的寫作之旅。

善待自己的感受對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可是我們常常覺得自己的某些感受是不對的、不應該的。比如我,寫這本書的時候會心裏竊喜,會覺得自己好像有很多話想講,當我覺察自己的這種感受時,就冒出一個聲音——自不量力,太虛榮。寫完這本書的初稿,我又會覺得是一紙荒唐言,不知所雲,這時候我又責怪自己,怎麼這樣沒有自信呢?其實,我們還是應該善待我們有虛榮、有自卑、有焦慮……這是每個人都有的,是人的一部分。我想,寫這本書,我的收獲之一,就是有機會讓我的虛榮、自卑、焦慮、盲目、驕傲、荒唐等感受陪伴我一程,讓我對自己有更深刻的認識。在這一過程中,也讓我有機會得到唐敏、張薇、餘軼非、宋麗麗、葉燕等眾多人的鼓勵和支持,充分享受他們的愛心。

在本書即將完成、寫下這篇後記時,心裏卻是一份歉意,因為寫這本書時,我常常抱怨辛苦和困難,每次都是好友不斷地鼓勵和支持,給我做“心理谘詢”才得以堅持下來,這份難產的作品對我來說實在珍貴,裏麵有太多朋友的愛和鼓勵。慚愧自己太沒有毅力和能力,慶幸自己有好友的幫助和支持。

想起寫作的過程來也蠻讓人感覺幸福,我特別有幸,有好朋友們對我寫作的積極關注和幫忙,每次焦慮不堪時我就跟他們抱怨,他們總是陪伴著我,傾聽我,給我出主意,每次我都覺得跟他們抱怨是幸福時光,你知道嗎?痛苦就是這樣變成享受的。所以,我們要陪伴周圍的人,本身這就是幸福,可以化解他們的困難。

盡管這本書寫出來了,我心裏卻誠惶誠恐,深知這是件嚴肅的事情,我無法徹底放下擔心,因為我還深知自己能力有限,知識有限,僅靠嚴肅的態度還是不能做好一件事情,其中謬誤和不妥之處仍然很多,我想這是我學習的機會,希望讀者不吝賜教,多提寶貴意見,我不勝感激。

最後,我祝願所有人,都能夠擁有健康的身心和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