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涓流彙海(1)(1 / 3)

學院的課程貼近社會、貼近市場、貼近企業家需求,可謂品類多樣。建院之初,學院與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合作舉辦國內首個國際名校總裁研修課程;接著,從原創了全國首個金融衍生品和風險管控課程——金融工程師崗位資格證書班開始,學院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第一”:全國首個理財項目——注冊財務策劃師班、首個私募與風險投資培訓班、首個藝術品鑒賞與投資培訓班、首個互聯網與電子商務培訓班……正是這些被同學們稱為“時尚”的課程,實實在在地幫助了企業家的提升和行業的進步。

一位用了7年時間在學院學習了13個項目的校友在參加一次開學典禮上動情地說:“我覺得每一個課程都仿佛是為我專門開設的,比如,‘品牌班’學習商標和品牌的共通藝術,‘創意班’學習對商標的創新運用能力,‘私募班’讓我了解投資人對品牌的需求,‘高級經理班’讓我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企業,也更加知曉客戶企業的管理需求……海外教育學院的課程就如同一個‘教育超市’,每一個學員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自由選擇,自由搭配。”在學院,一批企業家學員個人取得長足進步,他們的企業也與學院共同成長。他們說,“企業要做大,就要來交大”、“學習,讓我始終領先一步”……

胡炯:讀書讀出個上市公司

2015年1月11日,“上海華燕房盟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北京新三板掛牌上市。從一家傳統的房地產流通服務業公司轉型為一家互聯網企業,再到“互聯網房地產第一股”,華燕的成功離不開其總裁胡炯極具前瞻性的創新意識,以及當機立斷的執行力。胡炯作為交大海外教育學院地產金融聯誼會會長、企業家創新俱樂部會長,先後總計報讀了海外教育學院7門課程,他從自己的實踐中體會到:前瞻意識和創新能力,不僅僅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天賦,更需要不斷地學習,“學習,才能讓我始終領先一步”。

學習,讓我始終領先一步

從胡炯在學院學習的經曆,可以清楚地窺見其企業的三次轉型,“我是與交大海外共同成長的一個典範”,他如此總結道。

2006年底,胡炯報讀了學院“國際銀行家課程”首期班,那個時候,他與姐姐共同創辦的“上海華燕置業發展有限公司”經過11年的發展,已經是全國知名的房地產流通服務公司,主要業務為房產按揭貸款。在這次學習的過程中,次貸危機席卷全球,也因為得益於“國際銀行家課程”的學習,讓胡炯真正了解了什麼是“次貸危機”。不做杠杆,不做垃圾債,讓華燕在接踵而至的經濟危機中幾乎毫發無損,遍野哀鴻中實現彎道超車。

這一年的學習讓胡炯感觸頗深,嚐到學習甜頭的他欲罷不能。2009年底,胡炯接著報讀了“房地產金融與模式創新高級課程”第1期班,來到這個班上課的人幾乎都是來自房地產以及地產投資行業的精英,大家在一起經常會對房地產市場現狀和趨勢等話題發表各自的見解和看法,胡炯集思廣益,結合自己在金融領域的豐富經驗,在房地產這個資金密集型領域裏,最終選擇了流通環節作為自己的轉型突破口。此時恰逢中國房地產行業蓬勃發展,華燕服務了眾多房地產客戶,為他們提供金融服務,這個精準的突破點,為華燕後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2009年,華燕營業規模逼近百億量級,從單一的房地產全程策劃營銷代理商發展成為以金融服務為核心的房地產流通領域綜合服務商——華燕成功完成了第一次轉型。

此後,胡炯又陸續報讀了“財富管理課程”、“首席人文藝術大師班”等課程,然而給他影響最大的,則是“互聯網+與電子商務創新總裁班”的學習,這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華燕的第二次轉型,是一次極具顛覆意義的轉型。

2013年上半年,胡炯在學院的課堂上第一次接觸到了移動互聯網的內容,雖然當時華燕也在做自己的網絡係統,“但隻是局限於工具,並沒接觸到真正的互聯網”,而學院的課程為胡炯這個“移動互聯時代的移民”打開了一扇大門。他用“頓悟”形容自己當時的狀態,很多時候課上到一半,他馬上召集團隊開會,立刻布置任務,“比如我開始根本不懂什麼叫微信傳播,一次,春秋航空微信事業部的總經理來給我們講課,為我們演示了微信售票,我吃了一驚,原來還可以這樣賣票啊!當時我就把公司裏跟推廣有關的幾個員工叫過來,邊聽邊學,我們也很快成立了一個微營銷事業部。”2013年,華燕通過互聯網電商這一塊完成的營業額占總收入的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