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落隱教的傳說(二)(2 / 2)

更重要的是,潛清觀的鎮觀之寶《太乙真經》也隨之消失。此書由曆代觀主保管,據說裏麵記載的全是太極精髓,與法空寺的《般若真經》並稱江湖兩大瑰寶。這本《太乙真經》隻有觀主才能參悟,因為前麵曾有弟子學得此功夫後走入邪道,危害武林。故立下此條觀規,由觀主一人參悟,再分程度、看人品傳授與眾弟子。這點也和法空寺的《般若真經》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張太清死後,潛清觀聲望最高的人叫馬長風。此人是張觀主的師弟,張觀主生前對馬長風猶如對待自己的親兄弟一般。除此之外,還有救命之恩。

年輕時的馬長風因事得罪了綠林一個山寨的二當家,這個山寨實力極強,號稱有大小嘍囉上千人,平日裏橫行霸道,朝廷曾幾次派兵征討都無果而終。江湖上的有些個小幫小派平日裏也受其欺淩,無奈實力不濟皆敢怒不敢言。長此以往,這個惡霸山寨的人走路都快橫著走了。

一日,此山寨二當家及其手下在山下一家酒館喝酒吹牛,吹到情深處,不光牛,人也飄起來了。在眾嘍囉吹捧下,大概是覺得高處不勝寒了,居然口出狂言,稱要弄個武林盟主做幾天。

此話正好被旁邊桌上的馬長風聽到,此時的馬長風年輕氣盛,不知對方來曆便當即拍案而起,斥責對方別辱沒了江湖武林。

二當家的一看,有人叫板,呼嘯一聲,嘩啦啦瞬間圍過來了幾十號人,將馬長風鐵桶般團團圍住。好個馬長風,見此場麵都沒認慫,太極拳打的風生水起,鋼柔並濟,最先攻上來的幾個嘍囉瞬間被打到。

可惜這不是拍電影,他也不是李連傑,更沒有三頭六臂和綿綿不絕的體力。雙拳難敵四手,猛虎架不住群狼,一會就因體力不濟被五花大綁。

二當家一聲令下:眾人擒敵有功,開懷暢飲,不醉不歸。待太陽下山後將此人押回山寨,開膛破肚。

話說馬長風真要是被捉進山寨了,那真是神仙難救。萬幸的是,在天剛黑下來,眾賊人酒喝的差不多準備回山寨時,張太清單槍匹馬的出現了。

他是從其他在這個酒館喝酒的人口中得到的這個消息。所謂江湖消息傳播最快的地方,一個是酒館,一個是賭場。

張太清最大的特點是有勇有謀。此時他若踹門而入,強令對方放人的話,估計結果極可能是自己也被一起捆上山等待開膛破肚了。

張太清行動前先計劃好了撤離路線,首先他偷偷潛入馬棚,挑出兩匹好馬,栓在了附近不遠的一片小樹林裏。又折回馬棚,砍斷所有馬匹的僵繩,把喂馬飼料堆在一起然後一把火點燃,火光頓時衝天,驚動了馬,驚動了人。隻見馬群中立馬一片騷亂,張太清果斷在一匹馬屁股上砍了一劍,此馬在火光之驚下又忽感受痛,猛然躥了出去,一下馬廄的護欄就被撞出一個大缺口,緊接著幾十匹馬都跟著這匹馬瞬間絕塵在這夜色中。

山寨的賊人們很快也發現了馬棚失火,便四處去查看情況。這時潛伏在屋頂上的張太清知道機會到了,他知道擒賊先擒王,隻有控製住二當家才能救出馬長風。

還有,自己的目的是救人而非殺人,隻能保證控製住二當家又不傷其性命的情況下才能全身而退。

接下來一切進展順利,完全是按張太清計劃的線路發展,幾乎不費什麼力氣就控製住了快要爛醉如泥的二當家。救出馬長風後,倆人一邊以二當家為要挾與眾賊人對峙;一邊向栓好馬匹的小樹林處撤離。

馬長風性子直,事後以大哥稱呼張太清,一直覺得欠張太清一條命。張太清也樂於結交,既然對方執意喊自己大哥,便也欣然接受,平日裏便以賢弟相稱。

這些不必多表,單說現在張太清的死讓馬長風極為憤怒,想大哥平日裏待人接物極為友善,誰會忍心下此毒手?

他也不願意相信張太請是自殺的,他心目中大哥一世英名,自殺多少顯得有點英雄氣短。他更願意理解為是被逼死的。逼死大哥的這人是誰呢?鎮觀之寶《太乙真經》是不是被此人盜走?為何大哥不讓去找他報仇呢?不管此人是誰,必定要奪回真經,血債血還!

潛清觀眾人集體開會談論此事,推測了整整一宿,將犯罪嫌疑人鎖定在了龍一行身上。

道士一:絕對是他,這貨最近勢頭凶猛,此次行凶估計是想成名立萬。

道士二:我說也是他,年輕人中能是觀主對手的,除他估計找不到別人了。

道士三:肯定是他,我看他就是衝著《太乙真經》來的。

道士四:殺了他,取他人頭來祭奠觀主在天之靈,重振我觀威名。

在沒有別的人可以值得去懷疑的情況下,加上眾人的煽動,馬長風便武斷的把龍一行定義為殺人凶手,畢竟一腔憤怒總得有個人去發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