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指法、劍法、拳法(1 / 2)

1點穴手

莫嗔不解的問道:“如此重要的心法,當初師傅為何肯交給我呢?”

惠普笑道:“這《般若真經》並非是人人都能悟懂的。就算是為師,畢生也不過領悟三成不到。那日,我見你沉迷在藏經閣內,便突發奇想將此經書交與你,沒想到你與此經書當真有緣。善哉善哉。”

惠普道:“通過你描述的身體反應,你現在應該已經進入了練氣的階段。可能是因為你本身沒有任何內力,加上你的失憶,造就了你參悟經書時的心無雜念,所以你現在體內產生的真氣很純粹,沒有雜質。後麵如果你能保持這種狀態,繼續提高真氣的純度和數量,你的內功將不斷變強。”

真氣是個抽象的概念,為了便於理解,我做個比喻,把武者的丹田看成一個池塘,把真氣看成儲存在池塘中的水。那麼,內力就是池塘中水的量。功力,就是水是否清澈。

正如惠普大師所言,莫嗔在參悟《般若真經》之時,體內沒有任何內力,他現在體內的真氣全部來源於正統的《般若真經》,因此他真氣的純度是極其高的。

莫嗔聞言,知道自己因為失憶和不會武功,誤打誤撞,居然因禍得福。

惠普道:“明天起,我開始傳授你《三十六穴追風手》。”

點穴又稱打穴。點穴有七種手法:斫、戳、拍、擒、拿、撞、閉。用掌邊側打者為斫;用手指直打為戳;用掌根按打者為拍;用五指抓取者為擒;用二指掐取者為拿;用膝、肘打者為拍;用於指抓取者為撞;用手指扣扣者為閉。點穴法中以指點啄為最常見,又有一指點、二指點、撮指點等等。

點穴功夫源於少林。點穴者,係以星鬥山河之象,沙蟲猿鳥之形,據其部位,仿其動作,而演變為拳法奇技,漸而豐增武林之彩。少林僧兵盛達兩千時,武技日益高妙,擊法日漸出奇。為了門戶,必精其術。得之皮毛者,可借新奇而自掩;得其真傳者,視其珍異而自秘。如此千年餘,至日減奇技,漸而失傳。習武者僅能拳技其名,而不知其法,實令人可惜。點穴法為製人之武技,其理深奧,非精心研練者,難通其術。曆代武僧告誡弟子曰:“練點穴之法,必高武德,立苦恒誌,數十年如一日,方能獨得真功。”

凡習點穴術者,須深知:人之所以能生存,其理在氣血調和,陰陽平衡,生機勃勃,欣欣向榮,體皆健壯。若氣血失調,則死機潛伏,垂危欲絕。

惠普說道:“習此《三十六穴追風手》,要先記住諸穴所在部位,然後辨明其起止循經路線,還要知曉各穴位與髒腑、腦顱、氣血、五行、陰陽之依存、生克、製約之關係,方能沿其道漸而習悉之。無分春夏秋冬,無分暢阻順逆,苦恒久之,方能學到真功。”

2練功

豎日,惠普大師交給了莫嗔這本《三十六穴追風手》秘籍。並告訴莫嗔,這《三十六穴追風手》不僅隻是致敵之功,而且還是救治之術。

此書據說是當年一位高僧融合各路點穴精髓並加入了點穴救治的心得所著。並贈與年輕時的惠普大師。希望他能依此功救治更多人。

《三十六穴追風手》最高境界就是早已失傳的“隔空打穴”。

隔空打穴其實是莊子講的“不役於物”,不為外物所奴役,外物完全被我所控製,所以看似兩手空空,其實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

但是,這《三十六穴追風手》練到後期對練功者自身內力要求極大,惠普大師大半生都沒能練成那隔空打穴之絕技。

莫嗔接過這本《三十六穴追風手》,心中暗下決定,一定要將此功練到極致。

莫嗔想立即按照秘籍開始練習,卻被惠普大師所阻止。於是,他又按照惠普大師叮囑的練了三個月的基本功。

首先練習的基本功是鷹爪功,這是練手指的抓、扣、拿勁的。練習時需兩腳並擾,兩手平伸如鳥翼,然後意存丹田,氣運穿手指。

起初,莫嗔練習不大一會便感到兩肩酸軟不能舉起,累的跟孫子似的,動作招式也變得不像鷹倒像隻雞了,十分狼狽。但經過長久不懈的刻苦堅持後,他能堅持到半個時辰了,惠普大師便讓他進行第二項基本功的練習。

接下來練習的是鐵指功,這是練習手指指力的。練習時兩腳分開,身體俯臥,兩手五指分開撐地,腰不可屈,然後兩臂帶全身回環伸展。初練時,莫嗔用五指撐地,隨功力增深,逐漸用四指、三指、雙指至單指撐地,才算大功告成。

再接下來練習的是插少功,此乃練指上直勁。練習之前需先備桶一個,盛滿綠豆,結果寺院內沒找到綠豆,韓厚便給他找來了鐵砂代替…然後莫嗔馬步站立於桶前,用丹田氣運至手指,發力插入桶內,再抽回手掌。每插一次都疼得額頭直冒汗。一邊插,一邊心裏問候韓厚祖宗十八代。如此反複練習,倆月後,十指利如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