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聖人之道陰,愚人之道陽。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難。以此觀之,亡不可以為存,而危不可以為安。然而無為而貴智矣。智用於眾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於眾人之所不能見。既用,見可否,擇事而為之,所以自為也。見不可,擇事而為之,所以為人也。故先王之道陰。言有之曰:天地之化,在高與深;聖人之製道,在隱與匿。非獨忠、信、仁、義也,中正而已矣。道理達於此義者,則可與言。由能得此,則可與穀遠近之義。
延伸閱讀
鏈接:雲夢山所在地——鶴壁
鶴壁市地處河南省北部,太行山東麓,轄兩縣(浚縣、淇縣)三區(鶴山區、山城區、淇濱區)和鶴壁經濟開發區,麵積2182公裏,人口140餘萬。
鶴壁市因“仙鶴棲於南山峭壁”而得名,曆史悠久,文化燦爛,旅遊資源豐富,全市有國家級、省級重點文物單位23處。所轄浚縣是國家曆史文化名城,境內大伾山平地突兀,氣勢宏偉,融儒學、佛教、道教文化與於一體,文物古跡薈萃。大禹治水時曾親登此山,被載入史書《尚書.禹貢》,劉秀、曹操、李世民等帝王都曾登大伾山設壇祭天。山上名勝遍布,唐代千佛寺石窟造像精美,宋代天齊廟生動傳神,元代觀音寺幻若仙境,明代碧霞宮富麗堂皇,清代呂祖祠氣勢宏大。中國最早、北方最大的北魏大石佛,距今1600多年,高22.29米。淇縣為河南省曆史文化名城,古稱朝歌,古稱朝歌,是殷商文化的發源地。《封神演義》所描述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現有摘心台、紂王墓等遺址;境內雲夢山是“中華第一古軍校”所在地。戰國時期,鬼穀子王禪隱居此山,著書授徒,蘇秦、張儀、孫臏、龐涓在此拜師學藝而成名。雲夢山素有“仙境”之稱,雲蒸霞蔚,峰巒疊嶂,飛瀑流泉,環境優美,曆來為旅遊勝地,現有水簾洞、孫臏洞、雲夢仙泉等古跡景點10餘處。
風光旖旎的淇河,自太行山深穀奔瀉而出,水清碧透,兩岸千峰競秀,萬壑崢嶸,景色怡人,被譽為“北方漓江”。古往今來,曆代文人墨客留下200餘首讚美淇河的詩文,《詩經》中有39篇詩歌是直接描寫淇河風光的。沿河主要景觀有雞冠雄資、玄天洞石塔、青岩絕石窟,天然太極圖、白龍廟瀑布、羅貫中晚年隱居地等。在青岩絕淇水與山脈相繞,形成了一幅自然、原始、壯美、神奇的天然太極圖騰,被譽為“太極之源”,是一條生態河,文化河,旅遊河,當年周文王觀此圖而演《周易》。上峪火山地幔窗口,是中國至今發現的三個“地幔窗口”之一,被稱為“中華奇觀”,具有很高的觀賞和研究價值,許溝溫泉常年湧泉,具有較高的醫療保健價值。“淇河三珍”—淇河鯽魚、纏絲鴨蛋、冬淩草被曆代皇宮列為貢品,享譽海內外。
我市還有靈山寺、孫思邈隱居處、仰韶文化遺址、龍山文化遺址、戰國冶鐵遺址、宋代古瓷遺址、宋代采煤遺址等旅遊資源,以其特有的曆史文化內涵吸引著中外遊客,旅遊觀光。
鶴壁市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境內京廣鐵路、107國道、京珠高速縱穿全境,壺台公路、浚南公路和將要建成的長台鐵路、鶴濮高速公路橫貫而過,發展旅遊業的條件得天獨厚,是豫北地區重要的旅遊觀光地。
——摘自鶴壁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