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型老師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在顯性和隱性知識的轉換上更加靈活。顯性知識是指經過科學係統整理的知識,而隱性知識是指那些保存在個人頭腦中的、尚不規範和未經論證的、零散的經驗或知識,它們往往以個人的訣竅、習慣、信念和技能等形式呈現,具有不易傳遞、不易保存和不易被掌握的特點。有人將知識的總量和存在方式形象地比喻為“海上冰山”,認為顯性知識是浮出海麵的“冰山一角”,而隱性知識則是隱藏在海麵以下的冰山底部。
在教師的大腦裏,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是相互存在的。與一般教師相比,專家型教師特別具有將“實踐知識理論化”和將“理論知識操作化”的本領,這使得他們的兩部分知識之間能夠更多地發生轉化、互相補充。專家型教師之所以擅長於將兩類知識進行轉換,主要是因為他們善於思考。
一方麵,他們能對自己的教學經驗保持一種批判性,使自己的隱性知識獲得理性;另一方麵,他們還會不斷地將所學到的新理論運用於自身的教學實踐,在具體的工作環境中加深對理論的理解,使之成為個人實踐經驗的一部分。這種轉化,讓他們能在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之間較快地實現轉化和互動。
對專家型教師知識並不過分強調學科知識,而是力求對教學內容和學習內容有更深的理解。專家型教師應圍繞學科教學整合自己的學科知識、教學知識和其他有關知識,並通過學習和實踐不斷對其專業知識進行補充和拓展,使之像滾雪球一樣不斷增大。
總之,“像專家一樣的知識”並非指專家型教師擁有什麼特殊的知識,而是指他們擁有比一般教師更詳盡、更豐富、組織得更好且轉換更加靈活的專門知識。
(3)要虛心學習,不恥下問
“善問者能過高山,不善問者迷於平原。”教師也需要不恥下問。
在現實生活和工作中,教師不可能了解所有的知識,向別人提問尋求答案是最便捷的路徑。有了不懂的事情不請教,不懂的事情還是不懂。有不知道的事情通過請教知道了,是知識有所增加,是個人水平的一次增加。教師從事的職業要求教師的知識麵必須廣,所以教師必須要有不恥下問的精神。因為教育是隨時在變的動態行為,沒有一模一樣的重複教育,教師隻有不斷地學習,不斷的更新自己的知識庫,刷新自己的學習記錄,才能在變化的教育中,立足主動,才能因時因人因地自如的實施教育行為,才能緊跟時代的步伐,教給學生與時俱進的知識和學問。
其次,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的生活狹隘而單調,這種狹隘可以使教師遠離社會的浮躁,可同時也遠離了豐富的社會生活,但是教師的心靈世界不能狹隘,不能成為不知世務的書呆子。教師要多多請教,開闊視野。
教師不恥下問的意義,還在於貫徹言行一致的原則,為學生們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教師的任務不隻在於教書,還在於育人。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品格,莫過於以身作則,教師既然提倡學生勇敢提問,自己也要有意識的做出表率。
4.教師是一位主動的學習者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教師的學習非常重要,不僅僅是知識的更新,更是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我們身體沒有營養,就會生病、瘦黃,嚴重的會危及生命,就是所謂的“身亡心未死”,我們的靈魂沒有營養,就會犯一些道德上、品德上的錯誤,嚴重的會人性墮落、喪失,就是所謂的:“心死身未亡”。
教師學而不厭的目的,是為對學生的誨人不倦。
老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中國古代教師這樣要求,學生也是這樣做的。在今天的新形勢下,教師孜孜以求,好學不倦顯得尤為重要。社會在飛速地發展,我們的知識也需要不斷地更新。尤其是現在的學生,他們大多頭腦敏銳,視野開闊,見識廣博。教師即使博學,也難免會有回答不上來的尷尬。所以教師要不斷地學習,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
教師要永葆生機並保持心靈的強大,就必須及時補充新的知識,否則會在教學中出現“江郎才盡,捉襟見肘”的尷尬。教師絕對不能僅僅滿足於“一桶水”的要求,而應該是一條涓涓流淌的小溪,一條奔騰不息的大河。隻有這樣才能適應新時代教育的需要。教師要有淵博的學識,能博觀而略取,厚積而薄發。
教師常被看做是知識的化身,沒有知識就不能為師,所以,知識修養是教師賴以實施創新教育教學方法的基礎,也是贏得學生尊重、樹立教師威信的重要條件。因為在學生看來,教師首先應該是學識淵博、專業精深的人。而學生常常又會因崇尚教師廣博的學識,從而產生對教師的敬慕之情並產生刻苦學習、奮發向上的內驅力。
上海北郊學校校長鄭傑說過,“學校不是一個‘霸占知識’的山頭,老師不是山頭上的‘山大王’,學校更不是一座莊嚴的‘神廟’,老師也不是神廟裏的一尊‘天神’,什麼都知道”。教育是一門科學,科學的價值在於求真、探尋求真的過程是漫長的。現在已經沒有什麼絕對的永遠正確的知識供人們“頂禮膜拜”,在學校裏沒有一個人可以聲稱自己是知識的富豪而拒絕學習。教育是一項偉大而繁複的工程,它要求教師要有不斷學習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