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麵上,不遠處飄來一葉小舟,小舟上站著一個金魚眼,尖嘴猴腮,相貌猥瑣,穿著青衣長衫的人,約莫三十歲上下。青衣人身後,是一個七十多歲的的老船家,在一篙一篙的撐船。
青衣人抬頭看看天,隻覺是已近晌午時分,口幹舌燥,不耐煩地喝道:“老家夥,怎麼這麼慢,恁是這許久還沒到水寨!”
老船家猛吸了口氣,用力撐了一下,道:“到了,快到了,客官不曉得,如今這湖麵上早已經被官軍封鎖,我不敢往水寬處走,隻能沿著湖邊慢慢前行。”
青衣人斜眼望了船家一下,似乎有點不信,口裏念了一句:“哦?是麼?”
一篙過去,小舟轉過蘆蕩,眼前豁然開朗,隻見不遠處靠近岸邊的水麵上,船連舟,舟並船,鋪排三四裏路寬,最裏麵是個中軍大帳,各處均有士卒手持銀槍把守,瞭望塔台高聳,旌旗列列,中軍大帳不遠處,中間豎起一根旗杆,旗杆頂部挑著麵大旗,上麵寫著“大聖天王”四個大字,隨風飄揚,這不正是一座好大的水寨。
隻是水寨周圍,皆有軍士在操練,喊聲陣陣,磨刀霍霍,看這情勢,像是大戰在即一般。
青衣人見了“大聖天王”幾個字,又看這陣勢,並無半分高興的意思,隻從嘴角裏“哼”了一聲。
水寨中早有瞭望塔上的兵士,見到了小舟,口裏叫聲:“來了,來了!”飛也似的跑到中軍帳內去報訊。
不待小舟靠近水寨,青衣人從懷裏掏出幾分散碎銀子,丟到船上,一個翻身,躍上水寨來。
大帳上門簾挑起,從裏麵走出個身著白色錦袍的中年漢子來,漢子身後,依次走出六條大漢,個個甲胄在身,腰掛佩劍。
青衣人見了眾人,慌忙臉上堆了笑,向這個穿著白色錦袍的漢子,躬身拱手道:“哎呀呀,今天是天王的生辰,小弟一路緊趕慢趕,特來向天王拜壽!”
白袍大漢慌忙將他扶起,道:“楊華兄弟,你看你,來了就好,還這般客氣做什麼?這一路路途勞頓,快進帳內說話。”邊說邊將楊華迎入帳內。
列位看官可知,這喚作“天王”的白袍大漢是誰?此人正是義軍水寨總首領,如今的“大聖天王”楊幺。
其餘的六個漢子,乃是各個水寨的首領,現在“大聖天王”下麵,也按照朝廷的規格,都授予了官職,分別是軍馬太尉楊欽,左先鋒劉衡,右先鋒金琮,偏將劉詵、黃佐、夏誠。還有這個楊華,其實隻算得個小首領,雖然在義軍中管點甲丈兵器、督造戰船等雜事,卻是因為與楊幺乃是一個族家,平日裏在義軍中與楊幺也是稱兄道弟,是以這些漢子也多對他禮遇有加。
楊華進了大帳內,道:“大哥,今天好歹是你過壽,怎麼也不披紅掛彩,再請個戲班子,來軍中好好熱鬧熱鬧?”
劉衡聽了,也道:“是啊,天王,這怎麼著也要張燈結彩,好生樂樂!”
楊幺招呼眾位在兩側坐下,道:“眾位兄弟的好意,本王心領了,隻是如今大戰在即,你們叫我還有什麼心思聽戲慶生啊?”
眾將這才齊聲點頭說“是!”。底下士兵奉上茶來。
楊幺側身向楊華,道:“楊華兄弟,自你月前往嶽州打探消息,不知可聽得什麼?”
楊華魚眼轉過,道:“大哥,小弟打聽得,此次來征討我楚軍的,不是別人,乃是威震天下的嶽鵬舉嶽飛元帥!”
楊幺驀地一驚,站起來道:“什麼?是他?不好!”他沉吟片刻,道:“這個嶽飛自幼熟讀兵書,精通兵法,又多年與金兵廝殺,久經陣戰,可以稱得上是文武雙全,他來進剿我等,隻怕不好對付!”
偏將劉詵聽到大哥這般言語,也道:“是啊,這嶽飛手下還有王貴、張憲、牛皋等一幹名將,個個武藝超群,這卻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