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梅花引·詠曹妃(2 / 3)

二號勘察員說:“這三件瓷器,我看有兩件是唐代的,一件是宋代的。”說著用手一指青瓷雙耳罐,“這一件是唐代的,應該叫青瓷雙耳罐。你們看,它的釉色呈米黃色,不及底,口沿外撇,短頸,圓溜肩,腹下內收,小平底,器身豐滿,這大都是唐代青瓷的典型特征。”接著一指青瓷燈盞,“這一件也是唐代的,應該叫青瓷燈盞。它的釉色青中泛黃,也是釉不及底,大敞口,曲腹,小平底且內凹,裏邊這個小鈕是係燈芯用的,這也大都是唐代青瓷的特征。這兩件瓷器雖然經過海水長期浸泡侵蝕,釉麵已呈亞光狀態,但釉色仍還算鮮豔。人們都說,瓷器經高溫燒成,最能經受時間的考驗,這兩件海撈瓷就體現了這一點。”又一指陶酒壺,“這一件應該產自宋代,是陶酒壺……”

二號勘察員的話還沒說完,記者曉雯用手一指長方形灰黃色扁平物說:“李大專家,還是先看看這件吧,這像是用油布包著的什麼,裏麵說不定會有文字一類的東西呢。”

二號勘察員用手輕輕觸摸著這一物件說:“對!這外麵的包皮是用絁和麻混紡而成的,既有一定韌性又有一定硬度,其接口處看來是用什麼膠粘合後再把整個包皮用桐油密封。觸摸著很有厚度,看來這密封的油布包皮有好幾層呢。要想知道裏麵包的是什麼,隻能把它打開來看。”

指揮長說:“那就把它打開吧。”

二號勘察員從隨身帶的工具包裏取出一把小剪子,用剪子把油布包一角豁開一個小口,然後從小口處把油布包一邊輕輕剪開。從剪開的這一層包皮中又取出一個光澤度明顯更強的油布包。如此操作,先後打開五層包皮,從裏麵取出的仍是一個油布包。

曉雯驚歎:“哎呀,包了這麼多層油布,裏麵一定是非常非常珍貴的東西。”

二號勘察員說:“隻有這樣才能確保裏麵的東西完好無損。看來裏麵的東西的確非常珍貴。”

二號勘察員說著話打開了第六層油布包皮,從裏麵取出一摞四冊線裝紙本,最上麵的一冊封麵上赫然寫著“大唐貞觀朝曹妃記略”九個楷書大字。

在場人們異口同聲驚呼起來。

曉雯說:“大唐貞觀朝曹妃記略!這個曹妃,毫無疑問就是一千多年前葬在曹妃甸上的曹妃呀!”

一號勘察員說:“這可是無價之寶,無價之寶啊!”

二號勘察員說:“重大發現!重大發現!”

三號勘察員一迭連聲讚歎:“不得了!不得了!”

指揮長說:“掀開看看,裏麵寫的什麼?”

二號勘察員用有些顫抖的手掀開封麵,隻見扉頁上以娟秀的毛筆字體寫著“閻立本奉旨草撰於平州海域之珍珠島”數字。

曉雯又驚呼:“呀!這扉頁上的字寫得太清楚了:‘閻立本奉旨草撰於平州海域之珍珠島’!”抬起頭看著指揮長說,“閻立本,唐朝的大畫家,唐太宗做皇帝的時候任將作少監,後來還當上了宰相。這次出發前,我曾聽我爺爺說,當地民間一直盛傳,當年曹妃病故埋葬在曹妃甸上之後,唐太宗曾命當時的將作大匠,也就是總工程師閻立德設計修建曹妃殿,又命閻立德的弟弟,宮廷畫師閻立本專程趕到平州,就是現在的冀東一帶,遍訪曾受到過曹妃救助的貧弱百姓,再把曹妃的功德事跡畫成《曹妃救難圖》,懸掛在曹妃殿牆壁上,供後人瞻仰。民國年間渤海發生特大風暴潮襲擊曹妃殿,把整個大殿都衝毀了,那些珍貴的《曹妃救難圖》也都被衝沒了。真沒想到,閻立本還撰寫了這部《曹妃記略》,而且它至今還在,竟讓各位從海底打撈了上來!這四冊紙本,一定是密封好了以後收藏在曹妃殿裏,在民國二十五年,也就是1936年那場特大風暴潮把大殿衝毀時被潮水卷到海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