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胡廉的謀算(1 / 2)

其實中原古代戰爭也是用活人祭祀。隻不過中原很早便廢除了這一陋習。

而越人使用活人祭祀,比如《楚辭·招魂》也說:『魂兮歸來,南方不可止些,雕題黑齒,得人肉以祀,以其骨為醢些。』

至於他們什麼時候結束……

反正看一下記載,中越自衛擊戰時還有。

而楊希聖也許自己是受過刑的,也許真的是文明人對野蠻人行徑的同情,所以他收留了他們。

“他們都是祭品。據說他們最多時,一次活祭了八萬人。”楊希聖不無唏噓。

看過了,也聽他說過了。接下來朱桂便要問現實的情況,他們所擁有的兵力。

對此,楊希聖一五一十的答了。

“……殿下,陳朝無信。他們一邊奉旨退兵,一邊偷襲得手。不是他們還怕我天朝龍威,恐怕本官怕是都要親自上城牆了。”

朱桂聽楊希聖說越人是表麵恭順,然後是偷襲得手。沒有說出越人的戰力。

朱桂估且聽之,暫且信之。然後問道:“越人現在退往什麼地方去了。”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雖然楊希聖沒說過越人的戰鬥力,但是越是落後的地方,其戰鬥力越是“凶殘”。

而這份凶殘,除非科技發展到了後世,否則短兵相接,大明軍隊不一定剛的過他們。

但是,中原的官怎麼說呢?天生的高傲之下,永遠看不清對方的戰力。總是有一種“非我華夏之人,就是打不過華夏”的莫名優越感。

比如胡人沒有百年運,其產生的土壤便是這莫名的優越感。

而世界並不是隻有一個華夏。沉浸在古人的榮耀中,隻會讓人家追上來。西方的“船堅炮利”,不就是最好的證明嗎?

“越人狡猾!他們一邊上書稱臣,一邊卻突然越境,襲了鎮蠻府,搶了就跑。下臣等人追之不及。”

然而楊希聖畢竟是文官,他根本不懂偷襲也是建立在自身戰鬥力的基礎上的。沒有強大的戰鬥力,鎮蠻府可不是這麼好下的。

又或者……他隻是在甩鍋。

朱桂沒有命令自己手下與東關的士兵駐紮在一起,而是找了一處獨立的軍營。

畢竟這裏的情況不是太好。主將不可信。文官隻怕不是不可信,便是睜眼瞎。

……

“末將拜見殿下。”

朱桂剛剛立了營寨,胡廉便又找上門來。

胡廉會找過來拜訪。朱桂並沒有感到奇怪,不管怎麼說,他都是皇子,哪怕是名聲再差,再不給他麵子,胡廉也隻有拜見的份。

隻不過朱桂現在對這裏的情況一無所知。真的是人家說什麼,他隻能聽什麼。

就像那楊希聖。從文官的角度來說,他收攏民眾是對的,教化也是對。甚至在他的教化下,越民還幫助他守城……

怎麼看,怎麼是能臣幹吏。

但是,這是他自己說的。或者說是從他自己的角度說的。

就像是這胡廉。他一會兒說的話到底可不可信?朱桂完全沒有辦法判斷。

胡廉是打了敗仗。但問題是這敗仗到底是胡廉的原因,還是朝廷的?

畢竟楊希聖的借口,便是中了越人的計。

在這個時候,朱桂不應該見他,以免形成先入為主的印象。但是他人已經在了軍營外,還真不好不見。

甚至朱桂還必須做出禮賢下士的態度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