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7月24日清晨,薄霧籠罩著冉冉升起的旭日。中共樂清縣委機關和駐守樂清的解放軍第105師司令部裏,同時響起了“滴鈴鈴鈴”的電話鈴聲。電話中,分別傳來了大荊、清江兩區民兵的緊急報告:一股300多人的國民黨派遣匪特偷渡登陸後,正向雁蕩山區流竄。

原來,這股武裝匪特是盤踞在披山島上的“浙江人民反共突擊軍”第7和第28縱隊,約360餘人,代號“0712”,又稱“黑虎”部隊,以陳傑、陳和貴為首,成員大都是樂清、仙居、黃岩等地的地痞流氓、反動鄉保長和逃亡地主等。他們每人手臂上都刺有“忠於黨國”、“反共抗俄”等字樣,是一夥極端仇視共產黨和人民政權的反動分子。他們攜帶著60炮、輕重機槍、衝鋒槍、卡賓槍、手槍、電台等武器裝備,潛入山區,妄圖擴大武裝,建立反革命基地。

這次竄犯大陸之前,國民黨特務機關和美國顧問,對他們進行了係統的特工訓練和所謂“不成功便成仁”的精神灌輸。“浙江人民反共突擊軍”司令呂渭祥對他們訓示時,鼓氣說:“我們的武器,是共產黨不能抵擋的,你們到大陸去,隨時有飛機給你們運送槍彈糧食。”

“你們要挺進大陸,收複華南、華中,打到華北,複興民族。”訓話完畢,還舉行了授銜儀式,對這夥死硬分子分別授予尉級以上軍銜。

24日淩晨4時許,這股匪特趁著夜色朦朧,悄悄地分頭插入了樂清縣清江區破岩頭和樸頭,然後合二為一,經白溪向雁蕩山區縱深流竄。到達龍西鄉上山村後,按預定方案重新分股。以陳和貴為首的第7縱隊200餘人,向龍西鄉的大公山方向“挺進”;以陳傑為首的第28縱隊160餘人,向永嘉縣方向竄犯。

陳和貴等人進入大公山之後,見這裏山高林密,洞穴繁多,道路曲折,易守難攻,又有潛伏特務潘慶德為內應,十分得意。他們決定在這裏發展組織,建立“牢固的遊擊走廊”和“空降基地”,為“反攻大陸”開辟“前進的道路”。

24日傍晚,陳和貴急匆匆地派嘍羅去找潛伏特務潘慶德聯係。不料,嘍羅驚恐失色地回來報告,潘慶德數月前就被人民政府鎮壓了。“什麼!”陳和貴聞訊,如喪考妣,一下子癱坐在岩石上。潘慶德完蛋了,這不就是砍掉了他的一條臂膀嗎?他深感不妙,慌忙下令迅速占據大公山後的製高點———觀音峰,妄圖固守這裏,伺機反撲。

觀音峰,是矗立在雁蕩山脈大公山後的奇峰,峰尖雲霧繚繞,遙望猶如一尊盤坐在蓮台上的觀音。

就在這時,解放軍第105師的偵察連、炮兵連,樂清縣獨立營第1、3連的各1個排和當地民兵,已把這裏緊緊地包圍起來。

7月25日,環繞觀音峰頂的晨霧尚未散盡,解放軍就在民兵的配合下,向觀音峰發起了猛烈的攻擊。

頑固而又凶惡的匪特,依仗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形和精良的武器,集中火力,瘋狂地向解放軍反撲。猛烈的炮火,把草木都燒焦了。戰鬥持續了整整一個上午,剿匪部隊還被敵人的炮火壓在山下,戰場陷入了短暫的沉寂之中。

民兵麵對凶狂的匪特,望著陣地上倒下去的解放軍戰士和抬下來的傷員,不由得義憤填膺。他們個個磨拳擦掌,紛紛向縣獨立營副營長江毓湖請戰。

江副營長拗不過民兵的再三請戰,終於點頭同意。

他派縣獨立營的兩個班為尖刀班,配合民兵行動,解放軍在正麵佯攻,牽製敵人。

更激烈的戰鬥開始了!在獨立營密集的炮火掩護下,民兵們分成三路,從正麵和兩翼向匪特包抄。大家時而如駿馬狂奔,越過開闊地;時而像機敏的豹子,穿越林間。但是,他們一接近半山腰,就被敵人發現了。

敵人立即集中火力,向正在衝擊的民兵瘋狂地掃射,迫使他們無法繼續攻擊前進。

這時,機智的民兵們湊在隱蔽的岩石後,開起了“諸葛亮”會。忽聽一位眉清目秀的青年民兵說:“何不繞道觀音峰後麵,從背後打他個措手不及。”大家連聲稱妙,便魚貫繞向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