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1 / 2)

大家嘰嘰喳喳熱烈地討論完,見那牛車還沒有過來。有的人就開始抱怨這都半個時辰了,怎麼還沒有來,有的就回答道:“哎,應該快來了。”果然話音還沒落,就看從彎道那邊慢悠悠地來了兩輛牛車。

李莎莎估摸了一下村口等車的人,有七八人的樣子,自己家還有四個人,三個背簍。別人也是籮筐、竹籃的沒有空手的,兩輛牛車應該是堪堪能坐下。

不一會兒,牛車來到近前,村口等車的人一窩蜂圍了過去,王氏怕人衝撞了李莎莎,忙拉著兩個小的退到一旁,等大家都坐定了,看到後麵的牛車還有空座,就先將李莎莎和李先智放上牛車,又和李玉蘭將三個背簍都抬上牛車,這才和李玉蘭坐到牛車的尾部。

那頭拉車的牛慢悠悠地一下一下甩著尾巴往前走去,聽著牛車嘎吱嘎吱的聲音,李莎莎都要讓牛車晃悠地都昏昏欲睡了,突然聽到一個尖利的聲音:“三嬸子,你這背簍裏裝得啥東西啊?”

李莎莎聽得這一聲,立馬睜開眼,發現剛剛那個李宗喜的媳婦齊氏也坐在了他們這個牛車上了。李莎莎這才仔細打量起她來,見那齊氏長得胖乎乎的,一雙小咪咪眼,最難看的是一顆巨大的好吃痣長在上嘴唇上。

李莎莎見她不僅問著話,那手也伸到自己家背簍上蓋著的藍花布上了,馬上就準備掀開看看裏麵是什麼東西。

她一把摁住齊氏的手:“齊家嬸子,那下麵可是有長蟲的,你要掀開爬出來咬著你的手,可不關我們的事啊!”齊氏一聽,那手跟觸了電一般縮了回來,惱恨地說道:“三嬸子,你怎麼能把這種東西放到牛車上,要是傷了人可怎麼好。”

王氏急忙擺手:“不是長蟲,是……”還沒說完,李莎莎拉了王氏一下,王氏立馬閉上嘴不說話了。

齊氏正豎著耳朵聽王氏說呢,見又是李莎莎給打斷了,有些不甘心地接著問道:“三嬸子,不是長蟲是什麼啊?要不說清楚,要不掀開給我們看看,不然你們就都下去。”

王氏囁嚅地說不出話來,李莎莎見狀又笑著打哈哈:“齊家嬸子,侄女跟您開個玩笑,您就要趕我們全家下去,這車都坐到半道了,難道您幫我們付車錢麼?”

李莎莎話音剛落,那趕車的漢子就忙回頭問道:“誰要半道下車,可都是說好了到鎮上的,你們這半道下車,我再難拉上人了,下車可以那得一人先交一個銅板來。”

齊氏氣得半天沒說出話來,他們一家四口人可就是四個銅板,她才不做這冤大頭,趕緊抿緊嘴不說話。李莎莎見這呱噪的人閉了嘴,忙對趕車的漢子說道:“趕車的大叔,沒人要下去,是那個嬸子跟我們說笑呢。您趕車吧,到時回來,我們還坐您的車,好不好?”趕車的漢子一聽還有生意,高興地一揮鞭子回了聲:“得嘞!”那牛讓鞭子抽得哞地叫了聲,加快了速度往鎮上跑去。

李莎莎見沒人找茬,她也是來這個世界第一次出遠門,看著路的兩旁都是莊稼地,多半都種著玉米。可能是因為幹旱,玉米苗都有些蔫蔫的。

走了約莫半個時辰就遠遠看到岩泊鎮,也是建在兩山之間的山穀之中。鎮上的房子蓋得比村裏密集多了,還有兩三層的房子,遠遠的就能看到各種店鋪的色彩鮮亮的布幡迎風飄揚,估摸著這就算是高樓大廈了吧。

待進了鎮子,趕牛車的漢子將牛車拴在鎮上專門停車的地方,讓每人都交了一個銅板的車錢,然後對大家大聲喊道:“現在是巳時,到午時三刻,咱們往回返,要坐車的看著點時辰啊!”大家轟然應了聲,就四散走開。

王氏和李玉蘭背好背簍,又給李先智背上。然後一人領著一個往鎮子裏走去。今天是大場,鎮子裏的集市上擠滿了人摩肩擦踵的,各人都帶著自家的雞鴨蔬菜或是自己編的籮筐鬥笠什麼的。雞鴨的叫聲、人們的叫賣聲,讓整個集市上鬧哄哄的,此起彼伏的好不熱鬧。

王氏和李玉蘭找了半天也沒見著有空餘的地方,又往裏走了一會兒才好不容易找到個空地,卻是一個頂角落的。將身上的背簍卸下來,王氏和李玉蘭擺了兩堆,一堆西紅柿、一堆花菜。通紅的西紅柿襯著白嫩嫩的菜花讓人看著就有食欲,不一會兒,就有人過來問價。

王氏和李玉蘭沒做過買賣,人家一問就有些扭捏。李莎莎則接過話茬:“這位大媽,這是我家的特產西紅柿和花菜,您算是有眼光了,這兩樣別說咱們鎮上,就是咱們縣城裏也找不出第二家有的。”

那大媽有些不耐煩:“就是沒見過問問多少文一斤啊?”李莎莎脆生生地說道:“因為是獨一份,所以這個西紅柿和花菜都是十文錢一斤。”李玉蘭和王氏聽了,嚇得捂著嘴沒敢說話。李先智也從後麵扯了扯李莎莎的衣角,李莎莎將他的手拂開,神色堅定地看著那問價的大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