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李莎莎也不想隨便帶東西出去了,到時候爹娘回來,自家爹又是個飽學的秀才,屬於有識之士,東西的來源可就不好交代了。不過倒是可以往李德海的魚塘裏多放些大閘蟹的苗,等快到中秋節的時候就能撈上來吃了。從魚塘裏出來的東西,別人也說不出什麼來。又想到那懷孕的娘,她得提前養一頭小奶牛,等她回來讓她在孕期就補充足夠的蛋白質
過了二日,李莎莎去了新屋的工地去看了看,新屋的格局已經差不多能看出來了。新屋是個四正四方的院子,有一圈院牆。進院以後是一個大影壁,當然,現在影壁還沒放過來。
影壁後麵有個寬敞的前院,家裏如果辦什麼大事,就可以在這裏開席,能放個十桌的樣子。上大梁那日的流水席就是開在這個位置,李莎莎準備在這院裏隔一段種上一棵梧桐樹,到時候在院子裏開席還有個樹蔭,能涼快一些。
所有住人的房間都會離地有幾級台階的高度,她讓工匠們按她說的做好了地道和燒火的爐子。這樣到了冬天哪間屋子住人就將哪間屋子下麵的爐子燒起來。這個其實跟北方的土炕是一個意思,她是個超級怕冷的人,在前世北方的城市和鄉村都是有暖氣的,到了這裏她隻能提前采取辦法,隻是這柴以後可能要多用了。而且她的屋子她還要盤炕,這樣她怎樣也不會冷了。
她所有的想法都是先告訴雷正堂,雷正堂再跟工匠師傅們溝通,這樣的話,外人都會以為是雷正堂見多識廣而已。而她的這些想法得到了工匠師傅們的肯定,他們雖沒見過這樣的蓋房的方式,但是通過雷正堂一解釋,他們覺得這樣還真是好。
堂屋兩邊是廚房和幾間客房,往後走就有些像四合院了,堂屋能穿堂而過,後麵又有個小院子,正房有四間,左右的東西廂房各有兩間,總共八間房,如果按一間房住兩人,能住十六人呢。
從堂屋的西側也有通道能到正房,正房和西廂房之間也有通道能到後院。正房後麵她想都種上葡萄,到了夏天,不光有葡萄吃還會能在葡萄架下歇個涼。
東廂房的後邊就是李莎莎選定的旱廁的位置,那旱廁蓋好後,工匠們都覺得非常好用,以至於後來這一帶都開始流行蓋這種旱廁。
後院是李莎莎選的新菜地,有半畝地的樣子,左右兩邊都種上果樹,靠後牆那就是養家畜的地方,以後豬、奶牛、馬全放那。後院還會開一個小門,以後小順子收菜就都走那個門。她也想養一群雞,不過不能養後院,它們會禍害自家的菜地,都給它們在前院放養。
這樣折騰的後果就是嚴重超支,開始她以為自己那二百兩銀子沒問題,可越到後來,越是覺得錢不夠。多虧這時李德海魚塘裏的蓮藕得了,賣了不少銀子。李德海見魚也好賣,蓮藕也好賣,就將那剩下的半畝地也挖成了魚塘,這樣加上買菜的銀子又多了一百兩,這才補上窟窿。
這個賣菜也隻能賣到十一月,以後的日子就太冷了。她又不能弄那個什麼蔬菜大棚,塑料她能跟空間裏買到,可那個東西太打眼了,自家無權無勢,不敢惹大麻煩。不過歇了也好,到來年開春再開始,過年可以好好休息休息,李莎莎仔細算過賣到十一月,掙下的銀錢倒是能過個幾年。
上完大梁,雷正堂就帶著木匠們開始在前院做門窗和打家具了。李莎莎從後院逛了一圈回來,站在旁邊看著外公和舅舅他們忙活,如今正是盛夏,院裏的樹還在李莎莎的構思中,在強烈的陽光下工匠師傅們一個個揮汗如雨。而外公幹起活來就是透著一股子認真的勁兒,好像渾然不覺熱一般。
李莎莎看了一陣子,雷正堂抬眼看到外孫女正跟旁邊看得津津有味,就轟她:“莎姐兒,趕緊回去吧,這有我和你舅舅,不會有什麼問題的,這裏這麼亂,別磕著哪了!再說太陽這麼大,別中暑了。”